-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阳明心学与散文载道传统进境
论阳明心学与散文载道传统的进境 摘 要: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合了散文载道传统。因此,若推本溯源的话,“师古人之心”比师古人之文无疑在学道的取资上更加勘进一步。而其对“文以载道”的影响自然不再像前代那样单纯地附道于文,实际上更要求道熔铸于心而自然流露。这样,具道于心而自然发抒之文,不论诉诸于何种内容,以何种形式表现,则文章必然充溢着道的气息而“莫非道之用也”
关键词:阳明心学 散文 文以载道 复兴儒道 师古人之心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6)04-23-31
自儒学定于一尊之后,文章载道传统亦随之而兴。古文自不待言,即使两汉铺采?の牡母程宕醋饕嗖幻獯蜃湃鞍俜硪坏钠旌拧4撕螅?一旦形式主义文风占据文坛的主流地位之后,文以载道的大纛就顺理成章地被高自标榜,成为反驳形式文风的有利锐器。时至明代,程朱理学定于一尊,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独一无二的言说话语,那么一般而言,在此情况下,文以载道可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沃土基壤。不过究其实,或未尽然。因此,在阳明心学熠熠生辉之际,阳明心学与文以载道的关系有必要加以寻绎
一、文佞论的提出与明代“文以载道”观的审视与批判
有明之际,寻绎文章与载道关系者颇多,综核其言,其要无怪乎在于揭示唐虞三代,“人未有以文名者,六经所作文也,”1莫非中于道,而王慎中的解读更为具体,其曰:“极盛之世,学术明于人人,风俗一出乎道德,而文行于其间。自铭器、赋物、聘好、赠处、答问、辩说之所撰述,与夫陈谟、矢训、作命、敷诰施于君臣政事之际,自闺咏、巷谣、托兴、虫鸟、极命、草木之诗,与夫作为雅颂奏之郊庙、朝廷、荐告、盛美、讽谕、鉴戒以为右神明、动民物之用,其小大虽殊,其本于学术而足以发挥乎道?裕?其意未尝异也。”2屠隆的论述则更加注重考镜文道关系的源流,将文道关系的递嬗表述的更为清晰,其曰:“黄虞以后,周孔之前,文与道合为一。秦汉而下,文与道分为二。六经理道既深,文辞亦伟。秦汉六朝工于文而道则舛戾,宋儒合乎道而文则浅庸,我朝道学知宗宋儒而践履多疏。”3这里屠氏述及文道离合关系甚详,撮其旨要,盖谓周孔之前,无非六经之文,故而文道合一。而秦汉而下,六经之外,词章繁兴,是以文与道遂趋向于离分。萧纲所云“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1者,庶几可作为词章兴起后文道分离倾向的反映。而三代以还,文士多以才胜,非以理胜,是故“文与道离,行与言戾,而行道有得之文,盖亦有之,”2但实难多见。自韩柳以来,复倡道统,文以载道便成为高歌猛进的散文发展历程的主旋律,至宋为极,是以李春芳曰:“夫道在人心,弗言弗彰。古今正言者,即人人殊,要以明道而已。自孔孟既没,微言遂绝。迨汉晋诸儒,溺意词章,言愈繁而道愈离。有宋嗣兴,濂洛辈出,周云纯心,程云定性,其旨归于揭斯道之真诠,觉斯民之朦?,非有二也。”3虽然宋儒间有文以害道之论,但是多在具体语境中就具体事实言之,并非蔚然风行之说。有明之后,亦有“道学之谈者,曰必去而文,然后可以入道”之语(参见《明文衡》序),然而多非公允持正之论,业已为时人所驳,诚如程敏政所云:“夫文,载道之器也。惟作者有精粗,故论道有纯驳。使于其精纯者取之,粗驳者去之,则文固不害于道矣。而必以焚楮绝笔为道,岂非恶稗而并剪其禾,恶莠而并揠其苗者哉。”4因此,尽管间或有学人对文以载道略有微词,然而文道合一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时人文章写作期冀达到的理想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宋及明初因理学兴起,虽然重视理道,不过文反而多流于华而无实的境地。是以薛甲曰:“古之作者,皆非有意为文,盖事之所触,意之所感,而理自形,非如后世摹拟篆刻之文也,故能信今传后。若韩欧之文,非不脍炙人口,然细玩之,则意味终浅。”5尽管唐宋以后对儒道的重视日益加强,但是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兼之伪道学的层出不穷,文、道、人分离的情形大有每况愈下之势,故而唐顺之曰:“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6唐氏此语无疑道出了自程朱以来儒学强化之后文、道、人关系的紧张对立,是以文道虽然满纸炫然,但是却鲜有真道,亦鲜有真人,是故黄侃曰:“韩退之满口仁义,而受人谀墓之金;方望溪貌为道德,居母丧见妻子而动心。故因为论人,不可语于唐宋以后。”7究其因,从根本上来说,程朱理学对“天下莫尊于理”的强调容易造成文、道、人的隔?K。申而言之,盖若理先于心,那么理、心难免歧分为二,因此,外在之理与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血清酶变化的生理病理机制.ppt VIP
- 2025年秋季新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道法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VIP
-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课件——3室内喷涂机器人施工工艺.pptx VIP
- 公司出门条模板.doc VIP
- 最新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docx
- 科学开学第一课.ppt VIP
-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课件——地面抹平机器人.pptx VIP
- (统编版2025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pptx
- 1.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课件】2025-2026学年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课件——地面整平机器人.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