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意义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 摘要:地方政府搭建周末舞台,民族天籁竟秀媲美。借交流增进了解、以互动加强团结,既有利于保护民族优秀传统、使文化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可源源不断地为城乡人民及游客宾朋呈献出地方特色文化盛筵,更有效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江周末大舞台;民族传统音乐;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6)03-0130-06
黔东南州从江县是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的世居家园,有1 031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寨,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占有94%[1]。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丰厚的多族群人文景观:美德云海、加榜梯田、七星侗寨、苗侗铜鼓、芦笙舞、壮侗大歌、叙事歌以及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等,使从江成为中国西南最神秘的旅游圣地。众多的语境和民俗,是固守本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民族性格及审美心理是传统音乐保持纯正的根源。“客家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饭养身而歌养心”等千古民谚,充分揭示出少数民族朴实的哲理,更是各族人民把歌俗传统融入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研究,从音乐社会学角度对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周末大舞台汇聚多元文化
从江是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世居家园,各民族喜歌好乐、能歌善舞,民族传统音乐的多元性、原生性和区位风格,使从江成为人类返璞归真、神秘的旅游圣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歌、舞、乐)是苗、侗、壮、瑶、水等各族人民的审美创造和智慧结晶,是历经数百年甚至千余年继承创新的结果,是用音律和节奏及多种表演艺术形式承载的民族文化。它符合“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2]122 , 因而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末大舞台是地方政府为保护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增进民族文化互动而推出的展演平台,通过这一窗口,既能丰富城乡人民和游客的审美娱乐生活,又能连续不断的对外宣传本土生态文化资源,从而开创民族社会的稳定和谐,最终推动地方生态文明的发展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辖21个乡镇。世居民族传统音乐,全面记录了苗、侗、壮、瑶、水等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宗教伦理、习俗风情和情感和理想,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征,是各民族审美创造的积累[3],是研究民族历史、民俗、语言以及宗教伦理的重要资料。通过周末大舞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及其表演形态。据悉,每个周末晚会的节目,均由轮到的各地乡镇自行编导。所有的节目从类型和内容进行归纳,它们是表演艺术(包括侗族大歌、侗戏音乐、侗族芦笙乐舞,苗族飞歌、木鼓舞、芦笙舞,水族双歌、铜鼓舞、斗角舞,瑶族长鼓舞、铜鼓舞、狩猎舞,壮族习俗歌、扁担舞、采茶舞等)、传统知识(包括侗族款词、祭事,苗族鼓社、议榔,水族水书、马尾绣,瑶族瑶老制、石碑制,壮族铜鼓文化、医药知识、各民族因敬畏自然形成生态保护、稻鸭鱼耕殖等)、技能(包括侗族舞狮、抢花炮、芦笙制作,苗族银饰工艺、蜡染刺绣,水族马尾绣工艺、水历,瑶族瑶锦、陀螺,壮族纺织、民间治疗)、传统工艺(包括侗族鼓楼、花桥,苗族苗绣、银饰,水族水书、土花布,瑶族瑶锦、黄泥鼓,壮族铜鼓、陶瓷)、手工艺品(侗族青石雕刻、苗族银饰、水马尾绣、瑶族织锦、壮锦)、民俗风情(包括侗族吃相思、萨玛节,苗族姊妹节、芦笙节,水族端节、卯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壮族春社节、三月三歌圩等)、文化空间(侗族鼓楼、戏楼、芦笙坪,苗族芦笙场、游方坡,水族卯坡、霞坡,瑶族晒谷坪、公祭场地,壮族歌场、竹伐)。充分体现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民俗风情、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传统”是指目前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中的、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4]
苗、侗、壮、瑶、水等民族传统音乐属东亚乐系五声调式,分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曲式,节奏有均分律动型和非均分律动型,演唱和演奏有独唱(独奏)、合唱(合奏)、伴奏类民歌(清唱类民歌)、歌舞类(乐舞类)、抒情类(叙事类)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以侗族为例,侗族传统音乐若论类型,它们是民歌、民乐、歌舞、乐舞、曲艺、戏曲以及舞狮、舞龙、抢花炮、抬官人等等。若论内容,它们是在侗族传统音乐中,其中,侗族大歌不仅享誉神州,而今更是名扬四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说:“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5] 纵观民族传统音乐,不仅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表演形态更是不拘一格,如:侗族大歌、河歌、款词、祭词、踩堂歌、敬酒歌、叙事歌、木叶情歌、笛子情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ppt VIP
- 新版GCP临床试验伦理规范培训考试题一套 .pdf VIP
- 新编高等数学(理工类)第一章 极限与连续.ppt VIP
- 13J10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OCR).pdf VIP
- 2024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1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pptx VIP
- 章绍同《鼓浪屿狂想曲》.pdf VIP
- UG机械设计实例教程 第2章 曲柄滑块机构建模与运动仿真.ppt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监理细则(88页)_最新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