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76年黄河改道以来三角洲近岸区变化遥感监测
维普资讯
第 35卷 第 4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1.35.No.4
2004 年 7 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July,2004
1976年黄河改道以来三角洲近岸区变化遥感监测*
黄海军 樊 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 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提要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沿岸 10个河 口、潮汐汉道的23景陆地卫星影像高潮线的解译与
对比,探讨 自1976年黄河改道 以来,三角洲岸线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 GIS软件处理 1976年
和 1992年滨海 区水深测量数据 ,并与黄河利津站同期入海沙量进 行对 照分析。结果表 明:1)
目前黄河三角洲总体处于侵蚀破坏 阶段,侵蚀岸线长相 当于淤积岸线的2倍 ;2)人类活动对三
角洲岸线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 ,人工海岸长度大幅度增加,总岸线长度缩短,岸线趋于平直;3)
52.6%的黄河入海泥沙堆积于入海 口附近 ,其 中92%的泥沙堆积在 15m水深线 以内,向外迅
速减少,20m水深线以外 出现侵蚀;4)87%黄河入海泥沙往东、东南方 向扩散 与沉积,往 南、东
北方 向扩散与沉积的泥沙很少 ,河 口的北 、西北方向整体上处于侵蚀状态。海岸侵蚀与河 口泥
沙的输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遥感监测 ,海岸变化 ,沉积
中图分类号 P737.12.1
对黄河三角洲近岸 区泥沙淤 、蚀变化 的研究 响,作者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
较多,研究手段各异,有历史海 图、地形图、实测浅 角洲23景卫星影像及滨海区水深测量数据进行
海断面分析统计和航片或卫片解译等 ;在 时间尺 处理 ,藉以定量研究黄河 1976年改道以来三角洲
度上 ,大多研究近代三角洲几年至上百年 的变迁 各岸段岸线的年间进退和水下三角洲的淤 、蚀状
(山东 省科 学技术 委员会编 ,1991;范 兆木等 , 况 。
1992;李福林等 ,2000)。黄河 自 1976年在西河 口 1 概况
人工改道 以来 ,巨量的泥沙输入 ,在近岸浅水区淤 现代黄河三角洲属现代地壳沉降区(山东省
积出新的三角洲舌状体 ,废弃的三角洲流路则 由 科学技术委员会编,1991;任美锷 ,1990),年平均
于泥沙供给中断,海岸 出现蚀退 。由于黄河来水 沉降量约为 3mm(任美锷 ,1993;叶青超 ,1989)。
来沙量极其不均 ,三角洲同一岸段年间淤、蚀变化 估计至2030年,加上全球海平面上升值 18cm,本
存在差异 ,迄今 尚未见有文献对此进行定量描述。 区相对海平面将上升 30—35cm(任美锷 ,1993;叶
黄河人海泥沙在河 口区的输移和扩散对三角 青超 ,1996)。
洲的发育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河道的迁移 黄河三角洲周围海 区以半 日潮 (M,、S’)为主 ,
和水沙输入量 的变化 ,水下三角洲的淤 、蚀可能会 仅神仙沟南至五号桩一带有小片全 日潮 区(K,、
发生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 了定量研究 (王 颖等 , O,);半 日潮有两个旋转潮波 系统 ,其 中一个 的中
1990;孙效功等 ,1993;钱意颖等 ,1993;胡春宏等 , 心位置在 38。09N,119。04E,它直接控制本区的潮
1996),但计算结果差异甚大。考虑到海岸和水下 汐性质和潮差。该区高潮出现顺序 :先西后东、先
三角洲 的淤 、蚀变化对 当地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影 北后南。三角洲北岸 的湾湾沟与东侧的甜水?勾高
* 国家 863计划项 目,AA630301.05号和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黄海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年秋五年级语文期中模拟题(桥圩镇).doc
- 13年港澳台联考专题汇编-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一).pdf
- 13下-8自动控制原理.ppt
- 13砂石砖及保温等材料报验.doc
- α1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与某些同多酸根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pdf
- 嗜酸耐热菌的检验方法.pdf
- 13级奥赛班4月份调考化学试题.doc
- 14.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pdf
- 14吨洒水车报价及参数.doc
- 14届渝洽会—电力电工专题展邀请函.doc
- 大学英语一册UnitoneHowtoimproveYourS讲稿.ppt
- 大学英语演讲global warming .ppt
-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doc
- 大学英语全新版Unit2Book1ByWangJian教学.ppt
- 大学英语四级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教学内容.ppt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pptx
- 2021-2022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同步课件:第二章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pptx
- 7.6台湾省知识清单-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docx
- 大学英语口语爱情与婚姻loveandmarriage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 大学语文---兼爱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