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狂犬病培训201310241
狂 犬 病 (Rabies)
宁夏人民医院急诊科
梁诗颂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狂犬病
狂犬病防治日主题(9月28日)
培训内容
一、概念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 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防
一、概念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人兽共患。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病毒通过唾液进入人体。
本病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
二、病原学(一)结构
RNA型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一端圆突,另一端扁平,形如子弹。平均大小:75 nm 180 nm。
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是一条未分段的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
RNA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 N, NS, M, G和L蛋白
有一层磷脂层包被,包膜上镶嵌有10-nm长的糖蛋白形成钉状突起
蛋白G是主要的病毒保护性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病毒中和抗体
(二)理化特性
狂犬病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强酸、强碱、甲醛、升汞、胆盐、脂溶剂、季胺类化合物都能迅速将病毒杀灭,紫外线、直射阳光可迅速降低病毒活力。
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病毒于–70℃或冰干后置4–6℃冰箱中可保持活力数年,其感染性无明显改变。感染脑组织中病毒在室温下7~10天仍保持其活力,经冷冻干燥后在4–6℃下保持病毒最佳,至少可保持活力数年。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三、流行病学
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WHO估计,每年全世界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
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一)传染源
人狂犬病主要来源于犬狂犬病
有80 ﹪ ~90﹪人狂犬病病人由疯犬咬伤所致,其次是病猫病狼。
许多食肉野生动物感染后便可成为贮存宿主和媒介。
区域 主要宿主
亚洲 狗,狼,猫,猫鼬,
非洲 狗,豺,猫鼬,狐狸
拉丁美洲 狗,蝙蝠
北美洲 臭鼬,浣熊,狐狸 ,蝙蝠
加勒比海地区 猫鼬
西欧 狐狸 ,蝙蝠
东欧 狐狸,狗
狂犬病的传染源
一般来说,狂犬病病人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人传播,因为人的唾液中病毒数量相当少,但这不等于绝对不会传染,人传人的例子国内外均有报道。近年来国内报道外观健康犬带毒率平均为14.9﹪( 8 ﹪ ~25﹪ ),猫或犬咬伤人后,人死亡,而伤人动物仍健康存在,应引起注意。
(二)传播途径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添伤的粘膜和皮肤而侵入。
人也可以因眼粘膜被病兽唾液污染、肛门粘膜被病犬触添等而获得感染;
少数可通过对病犬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而被感染。
偶因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含有病毒气溶胶而感染。
(三)易感性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亚非国家:病例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发病较多
欧美国家:人群分布有一定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群多见
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病率约15﹪ ~20﹪ ,若及时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后,发病率可降为0.15﹪ 左右。
发病与否和下列因素有关:
1、咬伤部位,如头、面、颈和手指、会阴部粘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的部位,或严重咬伤,因潜伏期短,易发病;
2、创伤程度,创口深大者,受感染机会多;
3、局部伤口处理情况,咬伤后及时妥当的处理发病机会少;
4、注射疫苗情况,未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高;
5、被咬伤者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受感染后,如能存活,则可产生持久免疫。
(四)流行特点
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全球性,亚洲严重,我国严重;
全年发生,四季发生,以春夏和夏秋为多,男大于女,农村大于城市;
青少年发病率高,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40%以上。
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
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
四、 临床表现(一)致病机理
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