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团队与管理解读
第八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 团体的概述 第二节 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第三节 团体的信息与意见沟通 第四节 团体的人际关系 第五节 团体的决策 第六节 团体的竞争、合作与冲突 相关研究结论: 二、团体的种类: 1、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2、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3、固定团体和临时团体 4、工作团队: 解决问题团队、 自我管理团队 交叉功能团队 虚拟团队 5、其他 (二)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团体的领导者和领导方式 团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外部压力增强凝聚力 内部奖励方式增强凝聚力 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影想凝聚力, 团体的规模与规范影响凝聚力。 其他 (四)团体凝聚力的测量 心理测量 社交测量法 二、团体的士气 士气只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还不是充分条件。 员工工作满意度模型 影响士气高低的原因: 1、对组织目标的认同与赞同 2、公平合理的经济报酬 3、事业心和对工作的热爱和满足感 4、优秀的领导者及领导集团 5、成员间纵向和横向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理相容性 6、良好的信息与意见沟通 7、奖励方式得当 8、良好的工作与心理环境 三、团体规范和团体压力 团体规范指团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与行为准则。 团体规范形成的主要心理机制是模仿、暗示、顺从等。 团体规范形成后,会产生一种迫使其成员的行为与团体规范相一致的压力,叫做团体压力。 四、团体高效率 高效率团体的重要指标: 影响团体效率的因素:表8-2 4、人类意见沟通的特点: A、语言交流是最重要的形式; B、人际交流也是思想、感情的交流; C、人际沟通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D、人际沟通中会出现特殊障碍; E、人际沟通的风格类型。 四、意见沟通的障碍及其解除: 障碍: 1、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的障碍 2、团体成员的态度、思想、情感等不同造成的障碍 3、个性差异造成的障碍 4、距离、组织结构造成的障碍 5、隐性心理冲突引起的沟通障碍(利己心理、控制心理、蔑视心理、否定心理) (三)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的状况往往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一方的某种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的相应的行为, 这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相互性. 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李雷从几千件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中,概括出人际关系行为的八种模式: 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会诱发尊敬、服从; 帮助、支持、同情会诱发信任、接纳; 赞同、合作、友好会诱发协助、合作、善意温和; 尊敬、信任、赞扬、求助会诱发友好、助人; 害羞、礼貌、敏感、服从会诱发骄傲、控制; 反抗、疲倦、怀疑、异样行为会诱发拒绝、惩罚; 攻击、惩罚、不友好会诱发敌对、反抗; 拒绝、炫耀、夸大会诱发不信任、自卑。 人际交往个性中的P、A、C比重 每个人的三种心态比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特征: ◆P高A低C高--专制幼稚型。喜怒无常、难于共事、支配欲强,有决断能力,喜听颂歌和被照顾。 ◆P高A低C低--专制型。墨守成规、照章办事,家长作风,不合潮流,养成下属依赖性,早期工业革命经理 ◆P低A低C高--幼稚型,有稚气,用幼稚幻想决策,喜寻求友谊,对人有吸引力,讨人喜欢但不称职的经理 ◆P低A高C低--正统成人型。客观而重现实,工作刻板、待人较冷漠,只谈公事,不谈私事,难以共事。 ◆P高A高C低--父母成人型。易把“父母”心态过度到“成人”状态,经训练学习和经验积累,是成功管理者。 ◆P低A高C高--为成人与儿童型。将“成人”和“儿童”心态结合在一起,是理想管理者,对人对事物都能搞好。 交往就是人们之间或者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的相互作用。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因情境不同而以不同自我状态出现,由这三种心理状态的平行互动,形成以下六种人际交往类型: P-P、A-A、C-C P-C、P-A、A-C 平行性交往: 当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应关系,如父母与父母之间、父母与儿童之间,父母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平行性的交往。它能够使对话融洽地进行下去。 平行性交往: 当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应关系,如父母与父母之间、父母与儿童之间,父母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平行性的交往。它能够使对话融洽地进行下去。 平行性交往: 当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应关系,如父母与父母之间、父母与儿童之间,父母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平行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