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计划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计划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中高层建筑问题 ——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摘要: 在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占有特殊地位,甚至可以说“其高度可以影响到该城市的布局、景观与使用”。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使城市空间使用立体化;使城市空间形态三维更加明确;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和艺术实力的代表;有组织、定向导向的作用。 英文翻译: In the city space, high-rise building occupies a special status, and even can be said to whose height can affect the city layout, landscape and use. Its role can be summarized as: make the city spac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make the city space form three-dimensional more explicit; is a city economic and artistic strength representative; organized, orientation, guiding role. 关键词:城市规划 高层建筑 影响 分布 协调 正文: 所谓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在中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11层)。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52层)。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381米,102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110层, 411米)。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10层,443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239米)和第一银行大厦(295米)。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60层, 226米)。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22层)。50年代在北京建成民族饭店(13层)、民航大楼(15层);60年代在广州建成人民大厦(18层)、广州宾馆(27层);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 高层建筑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建筑和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形态上,高层建筑是在一个小的基础面积上安排了高密度的利用空间是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以后所必须采用的一种土地使用方式。它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造钱机器。另一方面,高层建筑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一个城市的通透性。于是,在城市规划中,政府需要进行宏观控制,以确保新的高层建筑与当地的尺度、地形及环境相协调。其中控制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土地覆盖控制、高度控制、建筑容积与外表控制、建筑物间距控制等。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新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其中提到“新的城市化概念是追求建成环境的连续性”,意思是每个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整体中的单元,它的建设需要与其他建筑物相协调,从而使城市的环境仍然成为一个整体。在我们的年代,建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体积上的视觉表演,它需要融入城市环境这一整体,而不是突兀的显现在人们的眼中。于是,一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以来保证这个城市的环境连续性。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影响方面主要包括:城市轮廓线的创造与维持,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光声热方面的影响等方面。 当一个城市的地形有所起伏时,如果建筑建在低洼处,那么其很容易被起伏的地势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