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名家的猖狂“粉丝
唐宋名家的疯狂“粉丝”
现在称追星族为“粉丝”,其英文“fans”源自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据考证,中国“粉丝”追星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
张籍饮杜甫诗集灰
据记载,唐朝时,一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一睹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开始,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踪迹。历时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李白。
杜甫也有众多“粉丝”,其中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张籍单纯地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称:“喝下他的诗啊,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
白居易欣赏李商隐
白居易的“粉丝”更为疯狂。荆州一名叫葛清的街卒迷恋白居易的诗,“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凡三十余处”,“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
不过,白居易本人却是李商隐的“粉丝”。《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晚年时,很喜欢李商隐的诗,常说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他去逝几年后,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李商隐也不客气,将儿子取名“白老”。可惜此儿智商不高,长大后无半点诗情。
李洞抄贾岛诗送人
诗人贾岛也不乏众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李洞的头巾上佩戴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手中常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叮咛:“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盛唐诗坛的王昌龄以擅长七绝闻名。他曾被贬到龙标(今湖南黔阳),日子异常艰难,其老仆人需沿路捡拾落叶枯枝当柴烧。但王昌龄名满天下,常有人跪拜求诗。
苏东坡被争相效仿
苏东坡是宋朝的“文学偶像”。其影响之大,以至生活情趣都被人视为经典并模仿。例如美食“东坡肉”、“东坡饼”等流传至今;他曾在江苏宜兴小住,随即当地甚至全国都流行起“东坡壶”;他所戴的高筒短檐帽,也被士大夫争相效仿,称为“子瞻帽”。
多年后,年迈的苏东坡离开海南。他坐在船上,面对河边成千上万个慕名跟随观看的人,无奈笑道:“这许多人可不要看杀了我!”
(中国新闻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