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课文内容梳理 第一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及人类研究它们的目的。 第二段说明唐宋大诗人对物候歌咏的杰出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四、五段具体说明唐宋诗人诗中植物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六、七段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八段总结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分类。 (1)表示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 (2)表示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4)表示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①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②溪水觉暖微函碧,山杏经春半吐红。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卉( )勰( )瀛 ( )滹沱( )蕃( ) 瀼( )涪( ) xié yíng Hū tuó fān ràng fú huì 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 说明方法的作用: 本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从而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读一读,记一记 贾思勰 黄宗羲 瀛洲 瀼西 縠文 花卉 譬如 疾苦 称道 吹嘘 参天 相得益彰 xié xī hú pì jí chēng zhāng ràng huì yíng xū cān 请你根据文中的介绍,给物候下一个定义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 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提炼信息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 答案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答案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答案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语言,编成诗句。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得到的物候学知识是? 2、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3、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于说明什么? 答案1: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答案2: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答案3: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因之一:分布区域广。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 分 类别、打比方等。 1、2段 → 引出说明的内容及目的。 3------7段 → 具体说明唐宋大诗人诗 中的物候现象。 补充说明物候是因地而异、 因时而异的。 8段 → 3、4、5段写植物,6、7段写动物 课文结构层次 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提醒读者注意物候变化是有区域性的,而且古今也有差异,要注意把我国的物候现象同世界其他地区的物候现象结合起来分析研究,为我们学习物候知识指出了正确的方法,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说明,使文章的说明更严密。 结构上:总结全文。 课堂小结: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