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2. 中国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2.1 旅 游资源与地理环境关系(理论基础) 2.2 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2.3 人文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2.4 空间分布规律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实践意义) 北、西北——高原、高山、大漠。 西、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 东、东南——一望无际的海洋。 从空间上看,中国地形近似马蹄状。在海洋作为屏障的古代,中国几乎处于封闭状态。 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同时也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大背景。 要素组合 (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 复合环境 人文旅游资源 人类活动 文化性、地域性 典型性、独特性 单一因素:如 山、 天象等 组合因素:如 黄山、三峡等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文化性、地域性 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复合环境以自然地理环境为舞台,文化性、地域性是人类适应 自然、改造自然的表现。一般而言,文化底蕴越丰富(如古典园林、历史古迹等)、地域特色越明显(如民俗风情、宗教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 典型性、独特性 2.1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适应、改造 2.2 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2.2.1 自然要素组合的两种综合形态 调和型 矛盾型 要素协调、衬托辉映 要素矛盾、对立抗衡 自然要素 调和型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构成层次丰富、色有浓淡、相互协调、相互烘托的统一体,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江南景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等。调和型的旅游资源在人的审美心理上产生平和、舒坦、愉悦、宁静等心平气和的快乐心境。 矛盾型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在要素构成上对比强烈、互相抗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沙漠中的片片绿洲;在干旱或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草原等。矛盾型的旅游资源在人的审美心理上产生惊奇、豪迈、悲壮、痛快等情绪。 就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来说,东部以调和型为主,西部以矛盾型为主。 所谓东、西部,其分界线大体为: 以大兴安岭——燕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中缅边界西端为界,分成东西两大部分。 ? 大兴安岭 燕山 鄂尔多斯高原 六盘山 青藏高原东缘 东 西 秦岭 —— 淮河 昆仑山—— 祁连山 南 北 南 北 东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总体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南秀北雄” “秀”——婉秀、优美。 如长江流域及“杏花春雨江南”的阴柔之美,包括西南 的 灵秀之美,华南的华丽之美。 “雄”——崇高、壮美。 如黄河流域及“骏马西风冀北”的 阳刚之美,包括中原的雄壮之美,东北的粗犷之美。 当然,这种分类只是相对而言,有的个体景观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或地貌类型,常常集两种审美形态于一身,如“雄秀西南”的 峨眉山就是一个范例。 hengshan tai 西部自然旅游资源总体表现为矛盾型,以昆仑山—祁连山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总体特征为“南寒北旱”。 寒——海拔高,寒冷。南部属青藏高原区,自然旅游资源多具高寒特色,如雄伟的雪峰、广布的冰川、星罗棋布的咸水湖、高原性草原及其动植物等。 旱——辽阔、干旱。北部属蒙新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辽阔、干旱的特征。如辽阔的高原与草地、浩瀚的沙漠和戈壁,罕见的鸣沙和蜃景奇观,婀娜多姿的沙海绿洲等。 2.2 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 国 东 西 (调和型为主) (矛盾型为主) 南 北 “秀”(婉秀、优美) “雄”(崇高、壮美) 秦岭、淮河线 昆仑、祁连山 南 北 “寒”(海拔高、寒冷) “旱”(辽阔、干旱)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空间分布格局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