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更替过程中产量生理特性的演进_66_70
粒片层数明显减少,其亲本基粒片层衰减不明显(附录 2- 图版Ⅳ)。
1960s 杂交种及其亲本功能叶叶肉细胞叶绿体呈圆形,嗜锇颗粒成片出现。减源处
理后,当代品系叶绿体细胞内基粒数目明显减少,有嗜锇颗粒出现;疏库处理后,1960s
品种的叶绿体细胞内基粒数目衰减明显,而其亲本叶绿体细胞内基粒数目有所增多(附
录 2- 图版Ⅴ)。
1960s 杂交种叶绿体细胞叶绿体膜模糊,基粒片层数较少,且不清晰,细胞质也发
育不正常,且有较多嗜锇颗粒出现,而其亲本叶绿体超微结构与其杂交种类似。减源处
理后,叶绿体内基粒片层更为不清晰,有较多的嗜锇颗粒和小淀粉颗粒出现,疏库处理
由于其自身补偿作用,叶绿体内基粒片层数变化不明显(附录2- 图版Ⅵ)。
59
4 讨论
4.1 我国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遗传改良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作物的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产量潜力的增长是在长期育种过程中,有利基
因的逐步积累和不利基因逐步剔除的结果(Evance et al ,1999)。品种更替过程中,玉
米产量不断提高,其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都明显提高(Ding et al,2005b ),其中生物产
量的贡献更大(Tollenaar,1991),而自交系遗传改良过程中产量年代特性并不明显(王
振华等,2000 )。本研究认为,随年代更替,当代杂交种及其亲本的产量显著提高,分
别比 1980s 和 1960s 品系提高25.7% 、35.8%和 7.6%、26.9% ,且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同
步提高,表明当代 F1 杂交种在产量方面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品
系在选择改良过程中,其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0.959**和 0.963** )。
说明不同年代杂交种及其亲本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年代特性,在其产量遗传改良过程中,
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都得到显著提高,其中植株生物产量的提高对其产量的贡献更大。
与玉米产量有关的性状包括株高、穗位、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等,这些简单性状
作为产量选择的间接指标,其遗传特性是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胡昌浩等(1998)对不
同年代杂交种植株性状更替研究认为,当代品种植株株高和穗位变高,茎秆变粗,耐密
性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更具高产稳产性。王振华等(2000 )对我国 60 年代
推广杂交种以来 39 个玉米骨干自交系株型和产量性状研究认为,植株的株高、穗位高
的改良显著,而穗长、穗粗、穗行数及粒重有所增加,但效果不明显。本试验中,不同
年代杂交种及其亲本的穗长变化不明显,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都显著增加。说明穗部
性状如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都有较高的杂种优势,而穗长的杂种优势不明显,其性状
在 F1 杂交种中的遗传较差,即亲本具有较长的果穗,其 F1 杂交种并不一定果穗较长。
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其产量的提高有较高的正效应。表明在玉米遗传改良
过程中,百粒重的改良效果最好,可作为自交系选育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代玉米产量的突破主要靠密度增加获得的,优良株型改良对提高其种植密度具有
重要的作用,品种的耐密性是高密度条件下具有高效产量的形成能力(徐庆章等,1993),
高密度耐受能力的生理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玉米的资源利用和获取能力,从而对提高
产量潜力起到关键的作用(Sangoi et al,2001 )。在高密度条件下,可以充分揭示许多性
状的遗传变异,从而为选择需要的抗逆基因型创造条件(张世煌,2007 )。本试验中,
F1 杂交种株高、穗位高以 1980s 植株最高,而其亲本随年代更替不断升高。年代更替过
60
程中,各品系的茎粗增大,雄穗分枝数减少,叶向值显著升高,且两密度条件下趋势一
致。说明玉米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的株高、穗位高的遗传特性较差,但其他植株性状如
茎粗、雄穗分枝数和叶向值都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表明我国玉米改良进程中,其产量
的提高是其植株抗倒性和耐密性不断提高的结果。高密度条件下,考察玉米的生长和产
量情况,筛选出能在高密度下种植,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张世煌,2007 ),将对我国
现代玉米高产和超高产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徐庆章等(1993)将群体库容量、源的供应能力及其比值作为衡量玉米群体源库关
系的重要指标,认为低密度条件下,群体库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而高密度条件下,
群体源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胡昌浩等(1998)认为当代新品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