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个容易疏忽细菌喜欢呆的地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个容易疏忽细菌喜欢呆的地方

我们身边的世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从公共厕所的马桶座圈到不起眼的雪花,我们的周围到处都隐藏着细菌,有些藏菌地显而易见,有些则不引人注意。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而我们不过是被侵袭的对象。? 据估计,地球上生活着5乘10的30次幂个细菌。这些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人类“朋友”在地球生物量中占大多数,其数量远远超过人类和植物。1毫升淡水中存在着近100万个菌细胞,1克森林土壤中存在的菌细胞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4000万个,所有这些数字甚至不包括病毒在内。? 美国男性门户网站“问男人”编辑整理出一份名单,将生活中常见的细菌最喜欢呆的地方一网打尽。除了让人们意识到哪些地方是肮脏的细菌巢穴外,“问男人”网站也给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以帮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在冬季时避免遭疾病侵袭。? ? 公共场所摆放的杂志 应对策略:使用洗手消毒液。在干燥的表面,感冒与流感病毒可以存活48小时以上,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一些病菌甚至可以存活数月。诱人的公共杂志,尤其是摆在医生办公室的杂志携带着大量感冒和流感病毒,其中尤以患者周围的杂志最为严重。浴室阅读材料也可能携带排泄物细菌,例如可导致腹泻的大肠杆菌。? 如何预防:走进医生的办公室前,应使用酒精消毒液洗手。阅读公共杂志时,避免手和杂志与脸接触,阅读之后应洗手。 ? 办公室键盘 应对策略:使用洗手消毒液。英国消费者组织进行了一项研究,对33个办公室键盘进行了微生物污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一些键盘存在“健康隐患”,其中一个键盘携带的细菌数量居然是同一间办公室公厕马桶座圈的5倍,是一个真正的藏污纳垢之所。研究中发现的绝大多数细菌也可在鼻腔、口腔和内脏发现,因此并不会带来巨大的传染病危险。但毫无疑问的是,键盘公用提高了感染传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尤其是感冒和流感病毒。? 如何预防:定期清理鼠标和键盘(网上有很多文章教你如何清理),经常洗手,尽量避免在键盘前吃东西。 ? 大众健身场所 应对策略:离开时使用肥皂和热水洗手。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举重器材上的感冒病毒占73%,有氧健身器材上的感冒病毒则占51%。庆幸的是,研究人员几乎并未发现传染性细菌的踪迹。很显然,公用健身器材将带来很大的病毒传播风险。研究发现刊登在《临床运动医学杂志》上。? 如何预防:使用之后应彻底擦拭所有健身器材。可能的话,应在使用健身器材时戴手套,洗手前避免与脸接触。 ? 购物小推车 应对策略:使用涂料稀释剂。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购物车把手被排泄物细菌污染,其中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程度超过公共厕所马桶座圈。造成这种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婴儿的尿布。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进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肉柜或者家禽区附近,坐在购物车上的婴儿将面临更大的沙门氏菌感染风险。购物车把手是可怕的腹泻及其他潜在疾病的传播者,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 如何预防:很多超市和杂货店都已开始提供卫生纸巾,同时采用其他购物车消毒系统。当然了,消费者也可用自己携带的消毒纸巾擦拭购物车把手。对于未包装食品,应在食用前清洗,同时还应对免费样品说“不”并且避免在购物时接触面部。 ? 地铁扶手柱 应对策略:触后洗手。由于巨大的乘客人数,地铁扶手柱自然成为一个不得不防的疾病传播源头。接触扶手柱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健康风险。? 如何预防:公共场所充斥着所有类型的细菌,其中的地铁扶手柱可能尤为值得我们警惕。庆幸的是,如果手上没有伤口或者不频繁地用碰过扶手柱的手接触面部,感染风险仍旧很低。为了打消通勤者的疑虑,人们正在探索一系列新的预防措施,其中包括使用铜制造扶手柱或者在扶手柱上采用抗菌聚合物。但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作为乘客的我们也应行动起来,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乘坐地铁后洗手。? 地球可能是一个令人恐慌的世界,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很多细菌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能够促进营养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甚至帮助我们研制关乎生死的药物。虽然一些确定的细菌和病毒绝非“善类”,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即使在一个完美的世界,我们也不能做到“无菌”二字。面对这样一个到处都是细菌的世界,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勤洗手和避免接触面部这种“小事”。它们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防范措施,所能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