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炳棣教授文章:《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1976年)
何炳棣教授文章:《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
(1976 年)
(一)中国的铁矿资源1
(二)中国的炼钢设备2
(三)困难和展望4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二月号刊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汤普逊
讲座教授何炳棣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摘转如下:
在《七十年代》一九七五年二月号《中国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一文里,
我曾附带论及中国经济建设中两个较弱的环节——钢铁与化工。中国化工今后发
展的速度应该远比前此想象的要高,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事实上中国的化工
已经开始起飞,在合理的短期之内,定会变成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强大环节。
至于钢铁问题,自“石油”一文发表之后,不少位前此并不相识的爱国者主动来
信讨论和指教。他们对祖国不约而同的关怀、对我这历史工作者热情耐心的指教,
使我深深相信钢铁这个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浅出进一步讨论分析。
(一)中国的铁矿资源
要发展一个完整独立的钢铁工业体系,必须具备充足的多种原始材料。炼铁
炼钢最基本的原料是煤与铁矿砂。半殖民地阶段的旧中国盛行“地大而物并不博”
的自卑看法,盛行中国贫油、贫铁的论调。西方对中国资源最挑剔的所谓的专家
们,仍然津津乐道中国适宜炼焦的某些种烟煤相对贫乏。凡是没有偏见、注意中
国近况的人们都已知道,文革以来江南和西南各省,甚至西藏,都发现了相当数
量的煤藏,已经建立了不少新煤矿,北煤南运的现象已经逐年减少。至于中国缺
乏适于炼焦的某些种烟煤的说法,也已经证明与事实不符。连破纪录年产两千万
吨以上的开滦等处都有大量宜于炼焦的烟煤。美国最宜炼焦的烟煤的藏量已经越
来越少,中国炼焦的烟煤长期供应庞大钢铁工业的需要决不成问题。无论从蕴藏
或从大型煤矿个别和总合产量或生产技术的观点看,中国的煤藏和煤业都足堪匹
敌美、苏。
中国的铁矿,无论是地壳裂缝中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内生铁矿,或是由流水作
用而形成的沉积铁矿,不但蕴藏丰富,而且分布极为普遍。
尊重中国的地质报道,认为中国铁矿总储量是一千亿公吨。
1
西方对中国铁矿部分正确的看法是大多数的矿含铁量不高,一般在百分之三
十左右,通常被称为贫铁矿。美国今天事实上几乎已经没有富铁矿,钢铁企业大
都仰仗大湖区含铁甚低的铁燧岩和一部分富铁矿砂自国外输入。中国除了极大量
的沉积铁矿,还有不少火成岩的富铁矿,如白云鄂博、大冶、鄂城、海南岛等厂。
西德的专家们比较客观,认为如果平均以含铁百分之三十估计,中国的铁矿砂可
供生产三百亿吨生铁之需。但铁的总藏量无疑义在美国之上,恐怕仅仅次于苏联。
除了煤和铁矿砂之外,炼钢还需要他种燃料、助熔剂、耐火材料、各种合金
元素、纯氧和净水。燃料除焦炭外,还需要充足的电力、天然气或燃料油等。中
国的能源,无论是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水力,都非常丰富。铁矿的分布
既极普遍又合理地集中。这些基本条件都大有利于长期发展大规模的钢铁工业。
再炼钢时用以去硫去氧和生产合金钢等还需要或多或少的锰、硅、钨、锑、
铅、铝、铬、镍、钴、锌、锡、钒、钛、铌、铈等元素。据所知中国目前需要进
口的只是镍和铬,其他如锰、钨、锑、钼等矿藏都非常丰富,钨和锑的蕴藏是世
界最大的。最近中国报章杂志初步报道中国的稀土金属种类既多、蕴藏又富,而
且有些已经初步试验成功,可以代替某些“传统的”用以制造合金钢的元素,或
用以提高钢的品质。
总之,从广泛的资源角度来推论,中国无疑义地可以建立并能长期发展极大
规模的钢铁工业。
(二)中国的炼钢设备
炼钢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但技术上最重要的革命却是最近二十年的事。用
现今的生产技术和数量来衡量,十九世纪虽已有工业革命,而钢的产量一直很少。
一九一三年美国钢产超过德国,开始居世界第一位,这年的产量不过是一千四百
万吨。
最近二十年来钢铁工业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是炼铁高炉的不断加大和高炉
效率之逐年提高,更重要的是炼钢时用纯氧顶吹的转炉。我们先从炼铁谈起。中
国效率最高的高炉事实上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