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建筑
大 时代里 的 “小 ” 建筑
林 鹤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看滥了那些“三战”电影的人,想必都很熟悉
一个头顶着白羊肚手巾冒充游击队的汉奸,他觍着脸欢呼道:“太君,地
雷的秘密我打探出来了!”结果他所打探来的,全都是游击队故意制造
给他看的假象,他的这个误导隆重地把太君们带上了天。
我很担心,我在这本书里如此解读建筑,是不是也是在讲述着“地
雷的秘密”呢。
我的一个朋友去美国海玩儿了一圈,回来以后失惊打怪地嫌人家的
老百姓丑——他本以为满大街走着的全该是大嘴姐姐朱莉娅·罗伯茨呐。
这种误会其实在所难免,因为他向来看惯了好莱坞那些俊得不人道的男
女们。可那些是电影明星啊,很难说他们还算得上是哪国人了,他们自
成一国一个人种。
建筑的秘密也是一样。在杂志上搜罗得到的大师作品便是所有建筑
学生的圣典,糅来糅去改头换面地翻抄在课程设计里。随后跟进的是职
业建筑师。直到眼前的街头出现了神头鬼脸的“白沟版”,这个杰作才算
最终被作践透。这种学习的程序和习惯,让我们永远气喘吁吁地追在PA
和AR之类的权威建筑杂志后面却永远追不上,满脑子只有“白沟版”的
水准,以为好的建筑设计便是无数新鲜手段的杂耍大全。到域外放眼一
望,却惊讶于人家大街上的建筑原来本本分分的看不出什么“主义”,亦
不过门是门,窗是窗,柱子顶着梁,但那种到处细致的处理确实舒服,一
两天是学不来的,一两句话也解释不尽。
点评建筑就会撞见这个问题:明星建筑恰如电影明星一样,某一段
时期里最顶级的时新风尚就在它们和他们的身上得到了绝无含糊的极端
155
体现,非让凡人们瞠乎其后、望尘莫及不可;又好比伊夫·圣·洛朗春
夏时装发布会上的天桥云裳,美则美矣,却很难容我们披挂在身,招摇
在北京的街头。可是,不明就里的人们很容易被误导,以为那就是普遍
存在的美丽现实了。
隆重声明:大师,明星建筑,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建筑师和建筑。
明知如此,怎么还敢用这种通俗演义的味道来沾染建筑的话题?要
想自我撇清,先得讲到两件旧事和一个故典。
大概十年前,台湾的蒋勋先生在北京的三联书店出版了《写给大家
的中国美术史》。那是我看到的第一札学界“话本”,不肯循例拖着高头
讲章的腔调,只是很家常平实地跟读者们念叨念叨中国几千年里积攒下
来的那些个美术家底儿罢了。这本书忽然点醒了我,原来正经学问倒不
一定非得是板着脸说切口不可的。这么浅显的道理竟还需要如此棒喝才
懂,我想,其中的原因尚不止于我个人的笨而已。一种学术风气的养成
绝非一日之功,我希望自己能和蒋勋先生是“一边儿”的。
也是大概十年前,看见汤姆·汉克斯在电影 《费城》里扮演一个口
尖舌利的律师。他在进行法庭讯问的时候有一句无往而不胜的口头禅:
Suppose I am a five-year-old boy,假设我是一个五岁小男孩儿——
你的解释要简单到让我听得懂。
其实,无论是蒋勋,还是汉克斯所扮的律师,他们都算不得首开此
风气之人。一直古到唐的时候,有一位写诗的白居易先生,自己给自己
设定的诗的标准就是:“老妪能解。”只是这传统太久远,不大容易总被
人记得。现在我们赶紧来重新温习一下这传统,或许尚不为晚。
由建筑学这门专业出身的人,当然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建筑、爱建筑。
我小的时候,举国的孩子都缺玩具,所以我们爱玩儿的是手头找得到的
一切东西。有一阵子,小女孩儿当中盛行“藏宝”,搜罗来漂亮的破瓷片、
碎玻璃埋进泥土地里,只有碰到最好的朋友,才肯避了旁人耳目挖出来
给她看,然后还要珍爱地继续深埋下去,也不知道起手教这把戏的究竟
156
是松鼠呢,还是喜鹊。写了这几年建筑,我忽然发现,其实自己还是沉
溺在儿时的游戏里,把自珍的好东西拿出来满心欢喜、满心得意地显摆
着:看呢,建筑可以是这么美的!
出于这样的炫耀心理,难免有时会失了控,过度的佻达华丽,不是
好文章。终归是为了给我这不是学问的学问裹上人见人爱的糖衣,也望
读者诸君谅解。好在,这些建筑真正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建筑。
本书的选材还有一个非常“政治不正确”的缺陷——多数是欧美大
国的作品,即使牵涉到了日本,那也是“西方”的边儿。发展中国家的
建筑虽说极好的例子相对少点儿,毕竟不是没有。可是,历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