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生命体征的测量
授课教师:
联系电话:
邮 箱:
基础护理学
学习内容
血压
体 温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定义:也称体腔温度,是指身体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且低于正常温度。
体 温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温
37℃
36.3℃~37.2℃
肛温
37.5℃
36.5℃~37.7℃
液温
36.5℃
36.5℃~37.7℃
生理变化: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
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节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上升,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体 温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
体 温
分度
温度范围
低热
37.5℃~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
体温过高的临床分度(口温)
华氏温度(οF ) = 摄氏温度(℃) × 1.8 + 32
退热期:
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 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畏寒、寒战
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特点:散热 产热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体温骤退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 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
体温上升起
体 温
发热过程及表现
体 温
稽留热
驰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常见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
40℃,达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多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 ℃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体 温
1
2
3
4
分别是:1不规则热,2间歇热,3弛张热,4稽留热
体 温
体温计的种类
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3分钟,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
体 温
腋下出汗较多或有创伤、手术、炎症者,肩关节受伤
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2)腋温: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5~10分钟,必要时托扶病人手臂。
(3)肛温:病人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在肛表水银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测量3分钟。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病人不宜使用
不宜测肛温
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
不能合作者不宜测口温
体 温
二消毒一清洗
体 温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加强病情观察
补充营养和水分
促进患者舒适
心理护理
体 温
降低体温措施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四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芥末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解除,治疗效果如何,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 量、 尿量及体重变化。
体 温
加强病情观察
体 温
补充营养
和水分
促进患者
舒适
心理护理
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多饮水
1.休息
2.口腔护理
3.皮肤护理
1.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此时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应注意经常探视患者,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
2.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给患者的身心不适,合理处理患者的要求。
3.退热期:满足患者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补充营养
脉 搏
脉搏的产生: 主要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
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