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两个中译本女性主义对比.docVIP

《嘉莉妹妹》两个中译本女性主义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莉妹妹》两个中译本女性主义对比

《嘉莉妹妹》两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对比   摘 要:美国现代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通过乡下女孩嘉莉从村姑、女工、情妇到戏剧明星的蜕变,展示了美国十九世纪末期,工业社会形成时期的平民生活。同时通过主人公从依附男人的女性到成为自立的女性这一过程,表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中译本中,由于译者的思想观念等问题,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也有所区别 关键词:《嘉莉妹妹》;女性主义思想;中译本 一、嘉莉妹妹的人生 嘉莉妹妹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芝加哥乡下的女孩,她虽生活在乡下,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理想和生活追求。她希望能有足够的漂亮衣服,还能经常去剧院看戏。为了这个目标,她只身来到芝加哥,投奔自己的姐姐敏妮 到了芝加哥才知道,敏妮一家拼命工作,只能住在逼仄的小房间里。全家省吃俭用,目的就是要建一所自己的房子。虽然身处闹市,却过着乡村一样的单调生活 冬天来临,嘉莉想买大衣和鞋子,几个月的积蓄远远不够,她生了一场病,用光了积蓄,被工厂除名。这时候,她遇到了在火车上认识的推销员杜洛埃。杜洛埃借给她20元,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后来杜洛埃又让她搬出了敏妮家重新租房,就这样,嘉莉成了杜洛埃的情妇,过上了优雅的生活。通过杜洛埃又认识了酒店经理赫斯渥并产生了爱情 在纽约,赫斯渥与人合伙经营酒店,嘉莉过上了贵妇人生活。但几年后,酒店倒闭,赫斯渥破产。为了生计,嘉莉到剧院当伴舞,由于认真又有领悟力,她逐渐从伴舞到领舞、到配角,再到主角,工资也从一周12元逐步到15元、18元、25元、35元、150元。就这样她成为名噪一时的大明星,而赫斯渥却逐步沦落到流浪汉,最后自杀了 二、女性主义者嘉莉形象 在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的清教主义占主导地位,要求人们禁欲,崇尚节俭。虽然当时,已经有女权主义思想的萌芽,但得不到大多人响应。德莱赛的《嘉莉妹妹》就是这时候创作而成,小说中的嘉莉在一些人眼里是个不守妇道,欲望极强,淫荡的道德败坏者。她不该在农村不安分,要去城市,也不该和杜洛埃同居时又和赫斯渥恋爱。在赫斯渥潦倒时抛下他。这些观点都是站在男性主义立场的 但在女权主义者眼里,嘉莉是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女性,她不满现状,勇于突破,积极进取,具有女性独立的优点。她最后成为明星,完全是生活所迫,依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她的成功是以她的理想、欲望为支撑的,也和她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分不开。这些都是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两种中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嘉莉妹妹》中译本目前有王译本和童译本两种,王译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王克菲、张韶宁译本,童译本是台湾开今文化出版的童文华译本。这两部译本,王译本比较忠实原著的精神面貌,基本是按照原著一一对照而完成,没有着重去体现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而童译本则在翻译时注重表现女性主义思想,对于一些有损女性尊严的字眼做了艺术化处理 比如在目录中,第一章王译本的回目是“都市引力如磁铁彷徨无依乡下妹”,而童译本却将回目直接译为“邂逅”,既点明了原著中的主要含义,又避免了“乡下妹”这样对女性有歧视意义的字眼 在原著中,有一段话是用来描写杜洛埃因为拥有嘉莉这样美丽可人的情妇而沾沾自喜的,“她脸色苍白,身段轻盈,披一身珠灰长衣,颈项上绕着一圈珍珠项链,楚楚动人,令他倾倒。嘉莉疲惫消沉、孤苦无依的神情深深地吸引了他,令他一时分不清是真是幻,胸中升起一股爱怜之情,真想走上前去,与他分享他的欣喜,令她摆脱痛苦”,这段话在王译本中出现。但童译本却对此进行了零翻译处理,因为在当时的美国,上层社会成功人士,都为拥有一个美丽的情妇而自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女性的偏见,和女性主义不合 小说中有一段话是关于和杜洛埃结婚的,王译本将这段话翻译成“我不相信你打算和我结婚,查理”。嘉莉忧郁地说。她有勇气说出这句话,是因为赫斯渥最近总要她离开杜洛埃 但童译本却是这样处理的:“我不相信你要和我结婚。”嘉莉由于这几天与赫斯渥的交往,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 相比较而言,童译本中的嘉莉没有王译本中的优柔寡断,是个有洞察力和判断能力的人,这就充分显示了她的女性主义特性 两个中译本不仅对嘉莉的形象看法不一样,对赫斯渥太太看法也不同,事实上,赫斯渥太太也具有女性主义思想,她不依赖丈夫,在丈夫面前不低声下气,因此赫斯渥不敢明目张胆地和嘉莉来往。在王译本中,赫斯渥太太成了一个怨妇,好像失去丈夫的宠爱无法活下去似的,“她变得仇恨而多疑。嫉妒心令她注意到,他们夫妇共享欢娱的小事正在渐渐消失” 在童译本中,赫斯渥太太是这样的,“赫斯特伍德太太日益觉察到一种危机感,先生那往日的殷勤早已不见。近日她与赫斯渥还无缘无故地发生一些争吵,而赫斯特伍德好像总是对一些小事发脾气”。这里的赫斯渥太太成为一个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女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