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VAT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预后影响.docVIP

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VAT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预后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VAT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预后影响

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VAT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预后影响   [摘 要] 目的:分析细菌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及预后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94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患者在检测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无明显感染症状阶段即接受早期抗菌治疗,对照组在诊断发生VAT后,进行抗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留置时间、气管切开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发生VAP 8例,发生率为8.25%,对照组发生VAP 11例,发生率为11.346%,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无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气管切开率、病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临床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在原发疾病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气期间辅以气道吸引、镇静等处理措施,选择合适的时机撤机[5-6]。观察组患者在检测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无明显感染症状阶段即接受早期抗菌治疗,经验用药,之后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持续5~7 d[7]。对照组在诊断发生VAT后进行抗菌治疗 1.2.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VAP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气管切开率及病死率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0.05)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气管切开率、病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Michalopoulos等[17]研究认为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菌感染构成比较高,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早期抗菌治疗可针对上述现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待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得出后予以更换,以保证抗菌治疗的及时性、有效性。此外,Montgomery等[18]指出,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原菌耐药率,但本研究并未明确早期抗菌治疗的给药途径,这是此次研究的局限性所在,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补充 综上所述,早期抗菌虽不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但降低了患者气管切开率、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 Biswal N, Narayanan P, Srinivasaraghavan R, et al. Probiotic prophylaxi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children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esponse to comments by Saptharishi et al[J]. Intensive Care Med, 2015, 41(6): 1162. [2] 谭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研究进展[D]. 蚌埠:蚌埠医学院, 2013. [3] Nseir S, Povoa P, Salluh J, et al. Is there a continuum between ventilator-associated tracheobronchitis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 Intensive Care Med, 2016, 42(7): 1190-1192. [4] Hernandez G, Pedrosa A, Ortiz R, et al.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effective airway diameter on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racheostomized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nsive Care Med, 2013, 39(6): 1063-1070. [5] 何建新. 机械通气撤机策略与方法[C]// 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