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读后心得.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八大家》读后心得

《唐宋八大家》读后心得 《唐宋八大家》读后心得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在工作之余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把它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开发自己生命价值的一件乐事.自”清风书橱”开通后,我有幸借阅到一本难得的好书--《唐宋八大家》。这八大家是唐宋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不但震颤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在长期实践中,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轼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除散文创作取得很高的成就外,诗词方面亦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于大家行列。这表明唐宋诸家在文学自觉艺术的追求上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超越,在创作实践中摆脱了音律,辞藻的重重束缚,在熔冶古人与时人语言的基础上,吸取各方面艺术技巧,从而创造出随势而异,新颖完美的艺术形式,这种继承与发展的特质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读唐宋八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怀才不遇,仕途偃蹇,46岁才中进士,56岁才任某县县尉。韩愈与他交情甚笃,非常同情他,于孟郊赴任某县县尉前,写了一篇临别赠言,文章提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个著名论断,围绕这个论断,又阐述了两点,一是文学和时代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文学,古今各个时代都有表现时代精神的善鸣者,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表现;二是作家必须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并高度赞扬了孟郊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阐发了许多议论,寓意深刻,比喻生动。 文中这样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乐也,其于人也亦然...” 文章的意思是:大抵事物不能平静时就会发出声音。草木原来并没有声音,风一吹,它们才发出声音。水原来也没有声音,风吹动便发出声音。水腾涌是有东西堵住了它,水奔流是有东西阻碍了它,水沸腾是有东西在烧它。钟磬等乐器原来并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才发出声音。人对于言论也是如此,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才表达出来。人们歌咏是因为有了思念的感情,哭泣是因为有了怀念的感情。一切从嘴里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可能都有不平的缘故!音乐是人们心里有所郁结然后向外发泄出来的,人们常常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并借助它们来发出声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料,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事物。自然界对于时令也是如此,它常常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来表示,所以春天用鸟来鸣叫,夏季天用雷来轰鸣,秋天用虫来吟唧,冬天用风来呼啸。四个季节的递相推移,可能都有不得起平静的缘故! 此篇文章一读便使人眼前一亮,颇有新意,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使人惊叹不已.使整个文章充满无限吸引力.下文继续写道,这种情况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又是语言中的精华所在。特别要选择那些敢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于抒发感情的人并借助它们来表示。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大禹是善鸣之人,当时就是靠它们来发表时代的声音。夏朝,太康的五个弟弟用它们的歌来表达当时的声音,伊尹表达了商王朝声音,周公表达了周王朝的声音,所有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六经都是表达时代声音的美好篇章,周朝衰败时,孔子这班人大声疾呼,声音宏大而长远.楚国是一个大国,到了灭亡时候,屈原便用楚辞表达亡国之音.孟珂、荀卿是用学说来表达声音。韩非,孙武,张仪,苏秦都是用主张表达时代声音,秦朝兴起,李斯发出了秦王朝的声音。汉朝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特别善于表达时代声音,汉代以下,表情达意的人都赶不上古代,但从没间断过。唐朝以后,陈子昂,苏源明,李白,杜甫,都用诗歌来表达时代的声音,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中,孟郊东野开始用他的诗来表达声音。最后文章阐明了人的命运掌握在老天爷手里,如果做了大官,有什么可喜,做个小官,有什么可悲这一释然之观点. 八大家一书中还学习欣赏到王安石的《大人论》,原文写道: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芒叫做大,自己才德兼备又能教化万民叫做圣,圣到了不可了解的地步叫做神。这三者都是圣人的名称,之所以称呼不同,因为指代不同,从道来说叫做神,从德来说叫做圣,从工作来说叫做大人,古代的圣人,他的道并不是没有到神的地步,但称呼却只能保持在圣的地步,是因为他的道之存在于虚无缥缈看不见的地方。如果存在于人民群众之间就是所说的德。因此人的道虽然奇妙,却不能用神来称呼自己,叫做德还可以,神虽然是至高境界,不到圣却不显露,圣虽然显露,达不到大的程度就体现不出来,所以说三者都是圣人的名称。孔子说,神做的事,虽然达到极致但在天下却没有显示,有了仁人后表现出来,使用以后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