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二节气体吸收.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一节 气体扩散 第二节 气体吸收 第三节 气体吸附 第四节 气体催化净化 第一节 气体扩散 一、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Gilliland 方程)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同一物质的扩散系数随介质的种类、温度、压强和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扩散系数的测量 Stephan过程 二、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 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二、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 一些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0oC,稀溶液) 第二节 气体吸收 气体吸收是溶质A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间传质过程,其吸收机理以双膜理论模型应用最广。 1. 气相分传质速率 2. 液相分传质速率 3. 总传质速率方程 以一个相的虚拟浓度与另一相中该组分平衡浓度的浓度差为总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稳定吸收过程的气相和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 二、气液平衡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可吸收组分(吸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时,部分吸收质向液相传递,称为吸收过程;液相中的吸收质向气相传递,称为解吸过程。当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的传质速率时,气液两相就达到了动态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 溶解度:100kg水中溶解气体的kg数 二、气液平衡 常见气体的平衡溶解度 亨利定律 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的不同形式 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吸收系数的倒数 传质总阻力=气相传质阻力+液相传质阻力 传质过程 吸收系数的影响因素 吸收质与吸收剂 设备、填料类型 流动状况、操作条件 吸收系数的获取 实验测定;经验公式计算;准数关联计算 常用吸收系数经验式 常用吸收系数经验式 常用吸收系数经验式 气液界面上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难以用取样分析法测定,常用作图法和解析法计算。 三、物理吸收 操作线方程 通过对逆流操作吸收塔进行物料衡算,可得出吸收操作线 最小液气比 填料塔高度计算 四、化学吸收 1. 化学反应对吸收的影响 化学吸收的优点 溶质进入溶剂后因化学反应消耗掉,溶剂容纳的溶质量增多 液膜扩散阻力降低 填料表面的停滞层仍为有效湿表面 若吸收过程所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吸收剂也可循环使用。 四、化学吸收 2. 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 气体溶于液体,若发生化学反应,被吸收组分的气液平衡关系既应服从相平衡关系,也应服从化学平衡关系。 平衡浓度计算 (1) 吸收质与溶剂作用(如水吸收氨) 化学反应式: Ag A1+B M1 2. 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 平衡浓度计算 (2) 吸收后发生解离(如水吸收SO2和CO2) 化学反应式: Ag A1+B M K++A- 2. 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 平衡浓度计算 (3) 吸收质与溶剂中活性组分反应(如Ca(OH)2溶液吸收SO2) 3.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 在化学反应吸收过程中,被吸收组分与吸收剂或吸收剂中的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增大了传质推动力和吸收系数,加快了吸收过程的速率。单位接触面积的气液间化学反应吸收速率可表述为: 第三节 气体吸附 吸附 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 吸附质 — 被吸附物质 吸附剂 — 附着吸附质的物质 优点:效率高、可回收、设备简单 缺点:吸附容量小、设备体积大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同一污染物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物理吸附。若温度升高到吸附剂具备足够高的活化能时,发生化学吸附 一、吸附剂 吸附剂需具备的特性 内表面积大 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高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 吸附容量大 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良好的再生性能 常用的工业吸附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沸石分子筛 常用吸附剂特性 几种常用的分子筛 分子筛特性 3. 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 (1) 操作条件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利于化学吸附 增大气相压力利于吸附 3. 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 (3)吸附质性质、浓度 临界直径-吸附质不易渗入的最大直径 吸附质的分子量、沸点、饱和性 (4)吸附剂活性 单位吸附剂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静活性-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 动活性-未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 4. 吸附剂再生 二、吸附机理 吸附过程的净化效果取决于吸附平衡与吸附速率。这两类因素是设计吸附装置或强化吸附过程的关键。 1. 吸附平衡 当吸附速度=脱附速度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