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层(5~12 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第二层(13~18 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19~20 段):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第四层(2l~24 段):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第五层(25~33 段):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熟读课文。 掌握重点字词。 作业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3.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年 龄 经 历 三岁时 四五岁时 五岁时 六岁时 七岁时 十岁时 十二岁时 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 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因为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要求拉小提琴。 还没有学会说话。 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按照时间顺序,归纳出爱因斯坦都有些什么经历? 2、第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阿尔伯特的?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欲扬先抑。 作用: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与下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阿尔伯特与众不同的天资。 3、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写爱因斯坦的母亲有什么作用? 4、写爱因斯坦在学校的遭遇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烘托爱因斯坦的与众不同,突出其喜欢独立思考这一品质,同时也与后文写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形成对比 5、在写教师对待爱因斯坦的态度时,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出? 明确:作者对教师粗暴做法的否定,指出了在当时以至现在仍存在于教育中的弊端 6、19、20两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对比。表现了少年爱因斯坦对战争的厌恶和强烈的正义感 探究 明确: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1、爱因斯坦小时侯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静而孤僻、相貌丑陋的孩子,他语言发育很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但是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正义感,并且勤学好问,在十几岁时就具有很高的科学天份。 3、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②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形象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又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明确:表露出爱因斯坦的灵性和智慧,暗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明确:写出了他对音乐的入迷,表现他对音乐的早慧。 ③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好奇心强,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 明确:通过对眼睛描写,判定他天生睿智,刻画出他勤于观察、爱思考、与众不同的特点 ④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1、两弯似蹙(cù)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林黛玉 曹雪芹《红楼梦》 拓展延伸 2、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闰土 鲁迅《故乡》 3、身长九尺,髯(rán )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 罗贯中《三国演义》 4.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祥林嫂 鲁迅《祝福》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