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颗粒物 主讲教师:焦坤灵 内蒙古科技大学 1.3 大气颗粒物 1.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 (1)颗粒物及作用 颗粒物:指大气中的各种微粒(固、液态;有机、无机物;有无生命) 气溶胶:大气中的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庞大的气溶胶 (aerosol) 体系。 颗粒物作用: 形成大气降水:作为降水的凝结核,形成降水; 降低大气能见度:由于颗粒物的散光效应及某些组分对光的强烈吸收,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影响地表温度:据Rasool等人估计,全球本底不透明度增加四倍时,将使全球温度降低3.5K之多; 吸附有毒物:能够吸附多环芳烃多种有毒物质。 (2)颗粒物分类 来源分类:天然来源、认为来源 形成过程分类: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 1.3 大气颗粒物 (3)颗粒物清除 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与性质密切相关。 1) 干沉降: 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重力作用——沉降速率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黏滞系数等有关。 Stokes定律 另一种机制是粒径小于0.1微米的颗粒,即Aitken粒子靠Brown运动扩散,相互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去除。 2) 湿沉降: 通过降雨、降雪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 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雨除:主要去除半径小于1 μm的颗粒物。颗粒物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通过凝 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其增大为雨滴。(吸湿性、可溶性颗粒物更明显) 冲刷:主要去除半径大于4 μm的颗粒物。降雨时在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 雨滴发生惯性碰撞或扩散、吸附过程。 一般通过是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80%-90%,而干沉降只有 10%-20%。对半径为2μm左右的颗粒物没有明显去除作用。 2μm左右的颗粒物随风而散,可随气流被输送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 地方。 1.3 大气颗粒物 2. 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1.3 大气颗粒物 (1) 大气颗粒物的有效粒径:空气动力学直径(Dp) Dp是指在通常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下,在静止的空气中,与实际颗粒物具有相同重力末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球体直径。 Dp是一种假想的球体颗粒直径,与实际颗粒物粒径不同。实际颗粒物粒径与颗粒物的组成、相对密度和颗粒物形状有关。 ① 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小于100μm。 ② 飘尘(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te Particulates ,IP) 小于10μm, 用PM10表示 ③ 降尘粒径大于10μm,可由于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 1.3 大气颗粒物 (2)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Whitby等依据大气颗粒物的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模结构: 爱根核模( Dp < 0.05μm ) 积聚模 ( 0.05μm<Dp< 2μm ) 粗粒子模( Dp>0.05μm ) (3) 大气颗粒物的表面性质 成核作用:促进降水的形成; 降低大气能见度; 阻挡部分能量,减缓温室效应; 减缓酸雨的形成。 粘合作用:促进颗粒物从大气中消除。 吸着作用:使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增加其毒害作用。 1.3 大气颗粒物 3.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1)无机颗粒物 其成分与颗粒物的形成过程、粒径大小有关。 粗粒子:金属元素。 细粒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痕量金属、炭黑等。 (2)有机颗粒物 来源于矿物燃料燃烧、废弃物焚化等高温燃烧过程。 已经检测到的有机颗粒物主要有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等烃类,还有少量的亚硝胺、酚类和有机酸等。 4.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识别 富集因子(EF)法、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 相关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相对浓度法 PM2.5 —— 十面“霾”伏的士兵 主讲教师:焦坤灵 内蒙古科技大学 认识PM2.5 1998年北京市蓝天工程项目中实验验证: 霾主要由PM2.5组成 掌 握 了 解 分析归纳 1.PM2.5特点及生成 2.PM2.5与复合型大气污染 主要内容 PM2.5带来的危害 1.生活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