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技术论文05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05剖析

《现代制造技术 专业 机械工程 学生学号 2015050207 学生姓名 陈康 任课教师 孙未 学生成绩 二〇一六年三月 至 二〇一六年六月 摘 要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是应用与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的组织方式。在新的国际经济、科技形势下,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和战略目标。探讨了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有待解决的管理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定义、内涵、特点、关键技术等,从管理及信息集成的角度,为推动制造模式的发展,阐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企业资源计划、虚拟制造、分散网络化制造系统等管理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思路和要点。展望了制造业未来的竞争环境、竞争模式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迎接这些挑战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目 录 第1章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及产生背景 6 1.1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6 1.1.1 手工与单件生产 6 1.1.2 少品种少批量(成组技术) 6 1.1.3 少品种大批量(刚性流水线) 6 1.1.4 柔性自动化生产阶段(多品种少批量) 7 1.1.5 多品种大批量(大规模定制生产) 7 1.1.6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 7 1.2 制造业生产模式产生的背景 8 1.2.1 先进制造技术的缘由 8 1.2.2 先进制造工艺的特点 8 1.2.3 先进制造技术体系 10 1.2.4 并行工程 10 1.2.5 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11 第2章 先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 12 2.1 先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创立基点 12 2.1.1 评估环境、确定策略 12 2.1.2 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 12 2.1.3 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能力 13 2.1.4 改进物流管理 13 2.1.5 企业文化的改变 14 2.2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未来发展战略目标 14 2.2.1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未来发展 14 2.2.2 谈先进生产模式的目的 15 2.2.3 21世纪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挑战 16 2.2.4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7 第3章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管理 19 3.3 先进生产模式的管理 19 3.1.1 排产精细到小时 19 3.1.2 用改善提升产能 20 3.1.3打造东风商用车调达物流模式 21 第4章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1 4.1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1 4.2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分类 22 4.2.1 柔性生产模式 22 4.2.2 虚拟制造生产模式 23 4.2.3 极端制造模式 23 4.4.4 绿色制造模式 24 结 论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及产生背景 1.1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1.1.1 手工与单件生产 17 世纪-1830 年,在专业化协作分工、蒸汽动力机的基础上出现了制造企业的雏形工场式的制造厂,人类社会的生产率开始出现大幅度的飞跃。到了大约1900 年,制造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主要生产模式是“少品种单件小批生产”。比如汽车行业,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轿车公司PL 每年只制造几百辆汽车,而且所造的汽车没有两辆是完全相同的,原因在于PL 所有的承包商都不采用标准的计量器具,装配时,依靠装配工的熟练程度来修整零件,使之配合良好。至1905 年,欧洲已有几百家这类公司采用单件生产方式少量地制作汽车,这些独立承担大部分生产任务的小工厂没有能力开发新技术,产量低,成本高,且成本不随产量而下降。这种生产模式当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1.2 B2012A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 图1-1 瓦特蒸汽动力机 1.1.2 少品种少批量(成组技术) 60 年代以后,日本、美国也积极采用成组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自70 年代以后,美国和其它先进工业国家已认识到,为进一步发挥数控机床的优越性,必须与成组技术相结合,并用成组技术指导它的应用。现代成组生产单元已广泛采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成组技术传入东欧和西欧各国。在东欧各国,成组技术被积极采用并得到了发展。 1.1.3 少品种大批量(刚性流水线) 20 年代, 在E. Whitney 提出的互换性和大批大量生产, Oliver Eons把传送带引入制造系统和导和严F. Taylor 的科学管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