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

广东省中山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中山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 第次段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  ) 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北朝至唐儒学失去正统思想的地位唐朝时形成“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6.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黄宗羲“工商皆本” 陆九渊“心即理也” 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 B. C. D. 7.“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理学传统 D.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  )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10.“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11.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 A.“造型写实” B.“境生象外画中诗” C.“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D.“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Z12. ) 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 B.是否寄托画家情感 来源:C D.实景描写是否突出 13.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的世俗性 A. B. C. D. 1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反对教权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反对神学世界观 D.反对世俗权威16.翻阅西方思想史,我们会发现“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