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第三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悦读第三期

悦读第三期 秋之韵: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秋思》【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雨霖铃》 【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28个字,却能让人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无论是羁旅漂泊的人,还是心细如发的人,都能被这28个字一击中的,感受到秋风、秋雨、秋情、秋意。   秋季本是作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却也是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季节。青山遮不住秋天的肃杀,所以秋士悲、秋女怨,文人墨客也禁不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地愁肠百转。于是唐代刘禹锡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宋代范仲淹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却也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的悲秋情怀。就连一向以豪勇自居的“鉴湖女侠”秋瑾,临刑前也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绝唱。   悲秋,果然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无病呻吟吗?   鲁迅曾经说,如果《红楼梦》里葬花的是焦大,就不堪人怜了。事实上也是如林妹妹一样的女儿身咏唱“秋花惨淡秋草黄”的时候,才会让人着实感到秋意的凄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这首《秋窗风雨夕》,说的是秋花、秋草、秋雨等自然景物,而多愁善感、不久于人世的林妹妹也成了这悲秋中的一景。   秋天,收获的秋天就这样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天人合一地成为了悲伤的秋天,也成了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凄凉情怀。   而现代科学也有偶尔煞风景的时候。悲秋,被现代医学证实确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据说,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似豌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也就是我们称为“生物钟”的东西。它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哀伤感或昏昏欲睡,其分泌受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白昼太阳光能抑制其分泌,所以人在白天,有充足的精力工作,夜晚,褪黑激素催人睡眠。秋天后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加上秋雨绵绵,天气阴冷,光照不足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有的人甚至终日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如果发展下去,就导致“冬季抑郁症”。   这样一解释,“悲秋”情怀就不是一种文人气质,而成了一种关乎心身健康的疾病。这样说,好像是在提醒人们,当秋风肃杀、秋雨绵绵之时,若油然而生出悲伤凄凉的情绪,先别忙着作诗,还要接受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