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六十年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福利的变化》,与于环、高庆波合著,载王茂林主编:《中国
城市经济六十年》,第十八章,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66-388页
第十八章
六十年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福利的变化
郑秉文 于环 高庆波
60 年前,带着战争的创伤,新中国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艰难起步,60 年来,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苦奋斗,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东
亚病夫”到“东方雄狮”,无数的奇迹诞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半
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60 年里,新中国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社
会福利与保障事业更是实现了大踏步前进。
第一节 60 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发
展生产的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来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由于
缺乏经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一段弯路,人民生活也随之受到影响。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开启了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市居
民生活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城市居民生活变化的特点,本文将城市居民
生活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波动期、改革开放后的稳步提升期。
一、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居民收入开始增长,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1
新中国成立之时,工人工资微薄,当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不足 100 元,难以
糊口,更不用说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国后,通过发展工商业,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在此
基础上,职工的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由此带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1952 年,城镇
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 156 元,比 1949 年增加56.8%,在“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
2
收入达到254 元,比1952 年增长6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5%,年均增长8.2% 。
进入“二五”时期,中国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大跃进”运动,经济建设离开了实事求是、
稳步前进的轨道,“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盛行,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工资水平受到
3
影响,四年内连续负增长(年均-5%),由此导致城镇居民收入的下降。1966 年中国进入了
十年“文革”动乱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是以政治斗争为主,中国经济被推向崩溃的边缘,
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到1978 年动乱结束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 元,比1957
1 毛有丰:《四十年人民生活的历史巨变》,《瞭望》,1989 年第37 期,第10 页。
2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 周年系列报告之四: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2009 年9 月10 日。
3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前,全国
城镇居民绝大多数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工作,就业形式和收入渠道较为单一,工资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因此,在考察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时,可以参考职工的工资水平。
1
4
年增长3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5%,年均仅增长0.8% 。总结这一时期城镇居民收
入的变化可以看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