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 利 学 报
2005 年 8 月 SHUILI XUEBAO 第 36 卷 第 8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05)08-0919-06
堤岸退水速度判别指标的试验研究
1 1 2 2
余湘娟 ,王路军 ,张幸农 ,应强
(1. 河海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通过高水位长时间持续作用下不同退水速度的大型室内模型试验,观测不同退水过程的坡体内固定测点的水
头变化过程,研究了坡体内孔压消散过程。研究表明,坡体内孔压消散指标和降速评价指标呈对数逻辑增长型函数
关系,并得到了背水侧有补给源条件下均质土堤的退水速度判别指标界限值,同时,根据逻辑增长型函数特点得到
一种求解退水速度判别指标界限值的简化方法。借助于非稳定渗流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退水速度判别指
标界限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退水速度判别指标界限值的对数值与水位降幅和补给源水位之间呈现很好的平行线性
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三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关键词:模型试验;堤岸;退水速度;判别指标;非稳定渗流
中图分类号:TV139.16 文献标识码:A
水位降落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岩土工程界中一个十分重要且棘手的问题。在高水位时,堤岸岩、
土体因浸泡饱和而抗剪强度降低,当水位骤降时,不仅土体容重发生变化,而且会产生对坡体稳定不利的
非稳定渗流,致使土粒间有效应力减小,危及边坡的稳定。我国堤防工程设计规范[1]规定,在抗滑稳定计
算时考虑设计洪水位骤降期的临水侧堤岸的稳定性。但实际上各条河流退水速度存在差异,有的相去甚远,
河道在典型设计洪峰作用下并不一定会达到骤降状态。因此,需要研究堤岸退水速度判别指标界限值并借
以评判设计洪水位降落期的临水侧堤岸内浸润线下降情况,这对堤防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经
济性来说显得非常有意义。
鉴于此,本文在背水侧有补给源的前提下,模拟了在高水位长时间持续条件下不同退速的退水情况,
并通过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计算,研究了坡体内孔压消散过程,提出了背水侧有补给源条件下均质
土堤的水位降速评价指标界限值,并分析了密实度、水位降幅及补给源水位对评价界限值的影响。
1 室内退水模型试验
试验坡体修筑在宽水槽中,水槽底部为混凝土地基。试验坡体坡比为 1:1.5,宽 7.1m,高 1.6m(横断面
见图 1)。参考长江堤岸崩岸段下部细砂的组成,试验选用级配居中的长江砂作为试验用土,试验土料的相
对密实度为 0.68,土的基本性质见表 1。试验通过水槽蓄、放水形成洪水位升降条件。如图 1 所示,为模
拟坡体背水侧有补给源的情况,在坡体后方设置反渗井并维持其水位不变,将水槽和反渗井中水位调节至
1.41m,让坡体充分浸泡,以模拟高水位洪水的长时间持续,之后,开启尾阀放水并实时调节开启阀度,
尽量达到线性退水条件,让水位退至尾堰高度(0.20m) 。试验实测退水时程线如图2 ,工况 1 到工况 8 的平
收稿日期:2004-11-11
作者简介:余湘娟(1957-),女,浙江台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及科研。E-mail:xjyu@hhu.edu.cn
1
水 利 学 报
2005 年 8 月 SHUILI XUEBAO 第 36 卷 第 8 期
均退水速度依次为 4.44m/h 、1.61m/h、0.89m/h、0.62m/h、0.36m/h、0.27m/h、0.20m/h、0.10m/h,线性相
关系数均大于 0.987,可以认为达到线性退水条件。由于对自由面进行实时量测存在困难,所以试验利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