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植物新陈代谢(含酶、ATP,C3与C4植物)
临安中学 潘兆明
【】Na等元素在人体中的平衡和调节。N、P等元素导致的富营养化。C、N、S等元素的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5)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探究方法:恩格尔曼实验,同位素标记),色素的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吸收光谱。能量由光能到电能到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再到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与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生物的代谢类型,C3和C4植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产者的作用,生态农业,粮食问题。
【】 )
A.降低了呼吸强度 B.改变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C.降低了蒸腾作用强度 D.降低了部分蛋白质活性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的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及相关条件。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行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供能,同时需要相应载体,温度下降使呼吸酶活性减弱,降低了呼吸强度,为主动运输供能减少;呼吸酶、载体等均为蛋白质,温度下降会导致这些蛋白质的活性;因此从这两方面都会引起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减缓。AD
例2 (2005年全国卷Ⅱ)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C4植物中,C的转移途径CO2的途径是先进行C4途经后进行C3途经。C4途经:在C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一个CO2被一个PEP所固定,形成一个C4;C3途经:C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释放出一个CO2和一个丙酮酸,CO2被一个C5化合物固定后形成两个C3化合物。在C4途经中,开始时随CO2的增多,所形成的C4随之增多,同时C4释放的丙酮酸也会增多,丙酮酸在相关酶作用下,通过ATP供能,转化成PEP,最后达到一定时保持动态平衡,C4化合物维持在一定的含量;随后在C3途经中,随着C4化合物释放的CO2的增多,被C5固定后形成的C3化合物不断增多积累。答案:B
例3 (2005年广东卷)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_,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______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___。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__________。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1)本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来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题的实验步骤已设计好了对照实验6组,关键考查设计的对照实验中的实验条件的一致性。须选择同一品种、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分成6组,每组数量相等,(2)实验结果在图像中表示出来了,分析时比较横坐标(不同的温度)、纵坐标(褐变面积百分率)的关系,得出在实验温度范围(530℃)内0~15℃范围荔枝15℃开始荔枝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荔枝果皮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褐变反应过程,荔枝果皮
答案:(1)大小,6,相等;(2)分析:在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0~15℃(4)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