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一个交易成本—嵌入理论的分析.doc

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一个交易成本—嵌入理论的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一个交易成本—嵌入理论的分析

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一个交易成本—嵌入理论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村镇银行蓬勃发展,成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焦点。然而,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日益显现。本文构建一个交易成本—嵌入理论的分析框架,以交易成本为核心,以人际关系、信任为重要变量,发现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信任,而信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基于这个分析框架,本文发现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在于未能有效嵌入农村社区,未能有效利用和开发人际关系,从而未能形成信任,进一步未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关键词:村镇银行;交易成本;人际关系;信任;嵌入 一、文科献述评与问题提出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村资金的流动在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然而,农村金融供需错位,造成有效供给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农村金融问题,历来颇受政府关注。进入新世纪,围绕农村金融基本框架,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存量改革变得举步维艰,效果难以显现。于是,国家银监会于2006年底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试图从存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以此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而被认可,于是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成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焦点。村镇银行试点的铺开,有助于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有利于构筑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舞台(石丹林等,2007;李莉莉,2007;郭素贞,2008)。然而,村镇银行毕竟是新生事物,其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目前来看,村镇银行似乎与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存在着偏离服务“三农”目标、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金融产品陈旧、公信度欠缺和运营成本过高等众多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辽源支行课题组,2007;郭素贞,2008;马雪彬等,2008)。村镇银行会不会误入传统金融改革的歧途?到底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如何摆脱这些问题而生存下去?以上问题非常重要,但还没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从现在的文献来看,目前的研究停留在对村镇银行的作用和现状的描述,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事实上,研究村镇银行的首要焦点是弄懂村镇银行现存问题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实际上,导致现行村镇银行经营困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国内学者在解释了村镇银行生存困境。王曙光(2009)从股东偏好约束、隐性担保缺失约束、产权和内部治理约束、运作成本约束以及不完全信息约束等诸多制度约束的角度来解释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李建华等(2008),柳松等(2009)则较为全面地从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剖析了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事实上,像偏好约束、担保缺失约束等之类的制度约束,农信社也同样存在的,并不能概括村镇银行的独特困境,所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其中的原因变得非常紧迫与重要。 从理论上讲,村镇银行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可归结为成本大于收益,而作为服务型企业,其成本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的层面上。于是,为了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试图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结合社会嵌入理论,提出交易成本—嵌入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这个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村镇银行的生存困境在于未能有效嵌入农村社区,未能有效利用和开发人际关系,从而未能形成信任,进一步未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二、交易成本理论与嵌入理论的链接:一个分析框架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人们假设交易成本为零,认为价格机制能有效地协调所有的资源配置。科斯(1960)指出如果不存在成本,市场机制则是最完美的资源配置体制。正如物理学中的无摩擦平面,无成本交易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很显然,人际关系的亲疏与信任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极端地,对一个骗子,信任度为零;而随着人际关系的由疏至亲,信任度也由弱变强。从图1可以看出,信任度与交易成本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随着信任度增强,某一项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是递减的。因为信任的增强,节省了讨价还价、起草讨论确定合同、执行和监督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更一般地,假定银行A(委托人)和借款人B(受托人),银行A有一笔闲置资金,放贷后,预期收益为I,如果借款人B能获得银行A的贷款,投资项目成功后的净收益为NI。A对B的信任度定义为概率P,则不信任的概率为1–P。如果A投资失败,则损失L。在这些假定下,银行A的收益为:TIA=PI–(1–P)L;同理,借款人B的收益为:TIB=PNI。 (1)若P=1,则TIA=I,TIB=NI (2)若0.5≤P﹤1,则0﹤TIA﹤I﹤TIB﹤NI 彭志华王容芬Williamson, O.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Process [J]. Journal of Law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