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二讲 周 丹 声音的物理属性 1、声音的运动及传播 人耳所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空气粒子受到物体一系列的振动而引起的空气波动。这些振动使空气粒子交替地形成压缩区与稀疏区,从而形成声波现象。 2、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递媒介的温度与密度。 声速与声音频率的高低无关,在整个音频范围内,声速始终保持着固定值。 3、波长 两个波形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称作波长。也可以用一个波上的任意一点到相邻波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 4、振幅 任何物质的粒子离开其常态位置的最大位移。 5、方向性 当辐射出来的声波波长比声源的尺寸大很多时,声波比较均匀地向各方向传播; 当辐射出来的声波波长小于声源尺寸时,声波集中地向正前方一个尖锐的圆锥体的范围内传播。 6、基频和谐频 任何声音的实际音色,均取决于在基频之上出现的谐频。 这些谐频始终是基频的整数倍。 7、相位 声波在其周期运动中所达到的精确位置。 相位通常以圆周的度数来计算,因而360度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运动周期。 8、动态范围 声源所发出的声音的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之间的音量范围。 9、反射和声障效应 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就会像光线一样被反射回来。 声波的反射量取决于该声波的频率与反射物体的大小,这一现象被称为“声障效应”。 10、失真 原始声波只要被附加有任何其它成分,或者部分甚至全部丧失了原始声波的特性,那就会构成各种形式的声音失真。 失真的类型:频率失真、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空间感失真、瞬态失真、音量失真、过载失真 11、信噪比 信噪比是信号与声音信号处理设备固有的本底噪声之间的音量范围,一般用分贝表示。 任何声音信号处理设备的有效音量范围均要受到该设备信噪比(S/N)的制约。 12、阻抗 如果一个特定的电子元件既有电抗也有电阻,则其合成的效应称为阻抗。 当声音信号处理设备的阻抗正确匹配时,才能得到最大功率的传输。 13、噪声 声音在传播、记录或处理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噪声,这些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部分: 线路噪声 本底噪声 现场噪声 声音的生理和心理属性 人耳和大脑对声音的响应方式,与典型的“传声器——放大器——电表”测量系统的响应方式完全不同。 典型的测量系统,输入端的音量变化会在输出端引起相应的变化,所以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曲线将是一条直线,因此被称为线性的。 人耳和大脑组合的“输入”和“输出”却截然不同,基本上是听者对听音场所所做的心理判断或是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听者最近的身体健康状况; (2)听者原先受过的训练和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3)听者所特有的某些知识基础。 没有简单的方法能把声音的变化与听者判断的相应变化联系起来做比较,所以我们只能把人类的听觉看做是非线性的现象。 心理声学是研究有关物理声音的刺激与心理判断相互制约的学科,它涉及的是关于我们怎么听到声音这个问题的主观概念,其中包括:响度、音调、音色、噪声干扰电平和声音形象的定位等等。 1、耳朵 人耳的听音大约在16赫兹到20K赫兹这一频率范围内。 人耳对高频段声音的感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弱。一般年青人的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频率在17K——18K赫兹左右,老年人显然就低多了。 声音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听见,这个强度的最低值是随声波的频率而改变的。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约在1K——6K赫兹之间。 2、听觉阈 当声音刚好能够被听见,我们就说这个声音为最低可听界限,这个值就是听觉阈。 3、感觉阈 当一个声音到了使人震耳欲聋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声音达到了最大可听界限,这个值就是感觉阈。 4、音色 音色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心理感觉,是声音的客观物理属性在人的主观听感中的心理反映。 5、响度 100分贝的1000赫兹声音的音量 等于 100分贝的100赫兹声音的音量 40分贝的1000赫兹声音的音量 大于 40分贝的100赫兹声音的音量 人类的听觉从本质上讲是非线性的。 由于人耳对频率的响应随着声强变化而不同,弗莱彻和芒森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画出了平均“等响曲线”图,又叫弗莱彻曲线(Fletcher’s curves)。 “等响曲线”显示了由大量观测者指出的响度相等的各个点的轨迹。 根据“等响曲线”,我们发现:人耳在小声级时对低频是不大敏感的。 6、掩蔽效应 由于某种声音的存在而降低了对另一种声音的感受能力的现象,被称为掩蔽效应。 掩蔽效应并不仅仅是个音量问题,因为当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频率不相同的时候,掩蔽作用并不那么严重。 通过实验,人们找到了声音发声的一些规律: (1)当响度相当大时,低频声会对于高频声产生较显著的掩蔽作用; (2)高频声对低频声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