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环境及健康.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环境与健康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一节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 一、刺激性气体 二、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 (二)毒理和临床表现 不同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机制和中毒条件不同。 1.一氧化碳(CO) CO + Hb → HbCO 亲和力 HbCO ﹥ HbO2 3O0倍 解离速度 HbCO ﹤ HbO2 3600倍 组织缺氧程度取决于: ①HbCO饱和度:空气中 CO浓度愈高,肺泡气中 CO分压愈大,血液中 HbCO饱和度愈高。 ②吸入空气中氧和CO分压:吸入高氧分压气体,可加速HbCO解离和CO排出。 ③每分钟肺通气量:劳动量大,空气和血液中CO达到平衡时间缩短。 HbCO→动脉血氧量↓→对缺氧最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供应障碍,使大脑和基底神经节,尤其是苍白球和黑质发生变性、软化或坏死,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主要影响 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常见。 ②心血管系统 2. 硫化氢(H2S) 腐蛋臭味可燃性气体,易积聚在低洼处。 (1)对机体的毒作用 ①局部刺激作用 H2S + 粘膜表面Na→硷性硫化钠→局部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②全身作用 H2S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Fe+++和谷胱苷肽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干扰细胞内氧化还原过程和能量供应→组织缺氧。 (2)临床表现 低浓度 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中浓度(﹥200mg/m3)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 高浓度(﹥700mg/m3)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并可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溃疡,支气管炎,甚至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极高浓度(﹥900mg/m3),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呼吸和心脏骤停,发生“电击样”死亡。 3.氰化氢(HCN)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高浓度可经皮肤吸收,HCN也可经消化道吸收。 CN-与含巯基的胱氨酸、半胱氨酸、谷胱苷肽 →硫氰酸盐排出体外; CN一可抑制多种酶,主要与细胞色素氧化酶Fe+++结合,干扰细胞色素电子传递,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血液中O2,引起细胞内窒息,导致呼吸和循环中枢损害。 (三)诊断 1.病因诊断 所致急性窒息的重要特征是意识障碍、突然昏倒,需排除心脑血管意外和中暑,判定窒息病因,以采取正确的急救和预防对策。 高浓度窒息性气体吸入所致窒息,具有发病骤急,突然昏倒,多无先兆,病死率高等共同特点。患者在感到不适与难以忍受时,即已昏倒在地,即“闪电样”发病。 2.诊断标准 (1)接触反应: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者。 (2)轻度中毒: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 ①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②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10%。 (3)中度中毒:表现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血液中HbCO浓度可高于30% 。 (4)重度中毒: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①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②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a.脑水肿;b.休克或严重心肌损害;C.肺水肿;d.呼吸衰竭;E.上消化道出血;f.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HbCO浓度可高于 50%。 (5)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急性CO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2一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①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②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如出现帕金森综合征表现; ③锥体系神经损害(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④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四)防治原则 1.治疗 重点纠正脑缺氧,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积极防治并发症及预防迟发性脑病。 2.预防 (1)严格管理制度,预防窒息事故 ①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防止泄漏。 ②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上岗前安全与健康教育。 (3)普及急救、互救训练,定期进行维修与有效性检测。 (4)进入高浓度或通风不良窒息环境作业或抢救前,应进行有效通风换气,戴防护面具,并有人保护。 2.窒息的现场急救 (1)尽快将患者救离窒息环境,吸入新鲜空气。 (2)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停止者,即行人工呼吸,给予呼吸兴奋剂。 (3)窒息伴肺水肿者,给予糖皮质激素。 3.控制并发症 (1)早期、足量、短程使用激素。 (2)预防CO中毒性脑水肿和迟发性神经精神后发症,作高压氧治疗或面罩加压给氧。 (3)氰化物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