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史部
史部 史部的分類 正史 編年 紀事本末 別史 雜史 詔令奏議 傳記 史鈔 載記 時令 地理 職官 政書 目錄 史評 二、史部要籍介紹 1、正史類 正史也稱紀傳體史,因為這種體裁的史書記載歷史比較全面,所以又稱正史。不過最初正史只是對一種史著體裁的命名,並非特指官修紀傳體史,清代編《四庫全書》時,始定《史記》至《明史》等二十四種為正史,正史就成為官修史書的專稱。 (1)正史的體例 本紀 :皇帝事蹟 列傳:人物傳記。分專傳、合傳、類傳、四裔傳。 紀以年包事,傳以事系人 書志 :典章制度。《史記》為書,《漢書》為志,後世書志並稱,或稱史志。《明史》志十五種,《新五代史》只有兩種,別稱為《考》。 本紀來源于實錄,實錄來源于起居注。一個皇帝一個本紀,在位時間短、事情少,時間相連,幾個皇帝合一個本紀。 傳記來源于行狀、家傳和墓誌,大臣死後追忆,交給政府作為修史的依據。 《史記》《漢書》的合傳多無血緣關係,《後漢書》以後的合傳多有血緣關係。類傳是事蹟相近的人合編到一起。 年表 :相同事例歸納到一起,以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簡明扼要,但創作比較麻煩。唯《史記》、《漢書》、《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元史》、《明史》八史有表。 論贊 :評論。《史記》為太史公曰,《漢書》稱讚,《舊唐書》稱史臣曰。 (2)正史的讀法 先讀列傳,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各階段的發展規律,再按時期和階段找本紀查對,然後再看志、表。 若發現本紀與列傳不同,如是時間則以本紀為主,如是事件,則應以傳為主,個別地方需要查對資料進行考證。 二十四史 史記:又名太史公書, 130卷,司馬遷著。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事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年。戰國和秦漢事極詳。 史记三家注: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漢書——120卷,班固著,第一部斷代體紀傳體史書,分十二紀、八表、十志、六十九傳。上起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記二百三十年。 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漢書補注》、今人楊樹達《漢書窺管》 後漢書——120卷,南朝劉宋範曄 。史料來源是東漢官修的《東觀漢紀》。 範曄的《後漢書》只有紀傳90卷,後人將西晉司馬彪所寫的《續漢書》中的志30卷合入範書。 今本《後漢書》中的注是唐李賢注紀傳,梁劉昭注志。 三國志——西晉陳壽,65卷,紀傳體的分國史。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原書本單行,宋以後合到一起,稱《三國志》。記載漢獻帝至西晉統一近八十年。 裴松之注,廣征博引,所用史籍達140多種,注文超過原書的三倍多,除了字義、訓詁、名物、典故外,對史實做了大量的補充訂正和備異。 晉書——130卷,唐房玄齡,舊題禦撰。志的部分不限於兩晉,上溯到東漢未年。另有《載記》一目,體例與《史記·世家》接近,專記五胡十六國事(無前涼與西涼)。 近人吳士鑒的注本《晉書 注》 宋書——100卷,梁沈約,成書于《晉書》之前,有本紀、列傳、志三部分,用駢體文寫成,記載劉宋七十多年。 南齊書——五九卷,梁蕭子顯,原書六十卷,唐以後佚一卷。原名齊書,宋以後改。 魏書——原130卷,今本114卷。北齊魏收,有紀傳志。《官氏志》既記官制,又記氏族,多社會制度、民族關係的史料。《釋老志》記載佛教和道教的源流和傳播情況。 北齊書——50卷,唐李百藥。有紀傳而無表志 。原名齊書,宋以後改。殘缺最多,中華書書標點本較好。 梁書——五六卷,唐姚思廉,只有紀傳。 陳書——三十六卷,唐姚思廉,只有紀傳。 周書——50卷,唐令狐德 。有紀傳無表志。南北朝諸史中屬此書編的最差,是書與宋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和周書在宋時合稱七史。版本學上有名的眉山七史就是指這七史。 隋書——85卷,唐魏征等。有紀傳志。是書與北齊書、周書、梁書、陳書在貞觀十年同時修成,合稱《五代史》,不過只有紀傳。貞觀十五年開始修志,共成十種三十卷,稱《五代史志》,附入《隋書》。這是《隋書》的精華,記梁、陳、北齊、周、隋五代的典章制度,隋部最詳。 南史——80卷,北史——100卷,唐李延壽。刪削南北朝八史而成,只有紀傳,無表志,但增添了一些內容。 唐代史館制度不僅修前朝史,也修本朝史,本朝史叫國史,據實錄及家傳等編成,存於史館,並不公開,但為後世修史提供了條件。 舊唐書——200卷,題名劉昫,實則是趙瑩。有紀傳志。載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哀帝天祐四年(618——907年)共二百九十年的歷史。 前半部分多採用唐代官修的國史和實錄,記載詳明,文筆簡捷。長慶以後,史館不修,無本可據,內容就顯得混亂,差錯較多。 新唐書——225卷,宋歐陽修、宋祁。年代與《舊書》同,紀傳志表皆全。 《新書》新增很多傳記,但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