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渴.ppt概要

消渴 理 法 方 药 针灸 西医 消渴 理 概念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引自《中医内科学》) 理 《经》云:“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三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引自《医学心悟》) 理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引自《伤寒论》) 释:《四圣心源》对这句话有一段说明,原文: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为表里。风木之性,专欲疏泄,土湿脾陷,乙木遏抑,疏泄不遂,而强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蛰藏。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从相火化气,手少阳陷于膀胱,故下病淋癃;足少阴逆于胸膈,故上病消渴。缘风火合邪,津血耗伤,是以燥渴也。 理 此病由心肺气虚,多食生冷,冰脱肺气,或色欲过度,重伤于肾,致津不得上荣而成消渴。盖肾脉贯咽喉,系舌本,若肾水枯竭,不能上荣于口,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引自《扁鹊心书》) 理 叙曰:消渴,无水也。《易义》曰,火炎则水干。故消渴责之无水。(引自《医方考》) 理 上消者,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中消者,胃也,多饮水而小便赤黄;下消者,肾也,小便浊淋如膏之状,面黑而瘦。(引自《丹溪心法》) 理 “夫消渴者,渴而不小便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久经年,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为之燥,故引水而不小便也。其病变者多发于痈疽,此坐热气,血气壅塞,故成痈脓也。”(引自《诸病源候论》) 理 论曰: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引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 理 主要病机: 阴精亏虚 内生燥热 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分论 消渴,养肺、降火、生血为主。分上中下治。三消皆禁用半夏,血虚亦忌用。——《丹溪心法》 法 消渴者,口常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知内有湿也。(湿宜泻之)。小便自利而渴者,知内有燥也。(燥宜润之)。大抵三消者,俱属内虚有热也。——《万病回春》 法 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医学心悟》 方 《金匮要略》 1.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组成:石膏、知母、人参、粳米、炙甘草 方 《金匮要略》 2.肾气亏虚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组成:干地黄、薯蓣(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方 《金匮要略》 3.肾热津伤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组成:文蛤 (文蛤:味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除烦,利水泻湿(《长沙药解》))本方咸凉润下,能清热润燥,生津止渴。 方 《兰室秘藏》 1.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方 《兰室秘藏》 2.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肌虚,瘅(因劳累而致病、热症)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三黄丸主之。 组成: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 三黄丸:大黄、黄芩、黄柏 方 《兰室秘藏》 3.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泽泻 方 《兰室秘藏》 生津甘露饮子(藿香、柴胡、黄连、木香、白葵花、麦冬、当归身、兰香、荜澄茄、生甘草、山栀子、白豆蔻、白芷、连翘、姜黄、石膏、全蝎、炙甘草、酒知母、升麻、人参、桔梗、杏仁、酒黄柏)治消渴,上下齿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能下,时有腹胀、或泻黄如糜,名曰飧泻。浑身色黄,目精黄甚,四肢痿弱,前阴如水,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肋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荜澄茄:又名山鸡椒,山苍子,味辛,气温,入脾胃二经,温燥脾胃,消纳水谷,能止胀痛,善除呕吐——《玉楸药解》 方 《万病回春》 “缫(sao)丝汤”:缫丝汤治三焦渴如神。如无缫丝汤,却以原蚕茧壳煎汤皆可代之,无时饮之,大效。盖此物属火,有阴之用,大能泻膀胱中伏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方 《万病回春》 上消者,肺火,饮水多而食少也。黄芩汤治上焦渴症。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心)、当归、生地黄、葛根、人参、天花粉、白芍、乌梅 方 《万病回春》 中消者,胃火。消谷易饥,不生肌肉,小水赤黄是也。 用白虎加人参汤。 方 《万病回春》 滋阴降火汤治下焦渴症。 组成:当归(酒洗)、白芍、生地、熟地、天门冬、麦门冬、白术、陈皮、黄柏、知母、甘草 方 《万病回春》 六味地黄丸治心肾不交,消渴引饮。 丹溪曰:三消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