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地震勘探基础与浅层折射、反射波法.pptx

1、2.地震勘探基础与浅层折射、反射波法.pptx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概 述 一、地震勘探的主要内容 二、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以波的类型分 •以波的传播特点分 三、地震勘探的方法分类及其特点 四、工程地震勘探的特点 1、工程地质调查 五、工程地震勘探的主要用途 2、研究岩土状态及性质 4、环境地质灾害调查 3、工程质量检测 5、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1 弹性介质与地震波 •塑性和塑性介质 一、形变与弹性介质 二、应力、应变与弹性参数 体变模量(压缩) (Pa) 杨氏模量(拉伸)(Pa) •弹性参数 •互换关系 •切变模量(剪切)(Pa) •泊松比 •拉梅系数(Pa) 三、振动与地震波 •地震子波在介质中沿射线传播→地震波。 •激振~围绕爆破点产生非线性形变带; •向外延伸~压强下降→形成弹性形变带; •弹性振动形成弹性波~初始地震子波; §2 地震波的描述 波前 a;波尾 b;波长λ。λ= T﹒V 一、振动图和波剖面图 振幅A;周期T;持续时间△t;初相位Ф。 1、振动图 2、波剖面图 二、时间场和等时面 1、时间场 2、等时面 三、视速度定理 α=0°时:V﹡→∞;表示波前面同时到达地面各测点; 沿波射线观测的速度;V = △S/△t; 沿地表面观测的速度; V﹡=△X/△t; 描述了真、视速度的关系; 当α=90°时:射线与测线重合;V=V﹡ 一般情况下 V﹡ > V;其差别反映了入射角的变化。 α §3 地震波的类型及其传播特征 一、地震波的类型 瑞利波 勒夫波 二、地震波的频率和振幅 面波 折射波 反射波 声波 反射波主频~75Hz 折射波主频~50Hz 面波主频~30--40Hz 声波频谱> 80Hz 4、地震波的振幅及其衰减规律 三、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σ对S波、R波影响不大;σ↑→VP↑→VP/VS↑(=1.4→∞) •由σ可以确定纵横波速比,或反之。 结论: 四、地震波的传播原理 1、波前、波尾和振动带; 消振点曲面 起振点曲面 2、惠更斯原理(波前原理) 3、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最小时间原理) 五、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反射和透射过程 • ∴CD是反射波前面,CE是透射波前面。 •平面波 AB 向界面 R 入射; •依据惠更斯原理,波前面A´B´ 是新震源; • △t时间后,B´的子波到达C点;A´的子波在V1中到达 D点、在V2中到达 E点; • α是入射角;β反射角;γ是透射角。 2、斯奈尔定律(snell) 证明: ∵B´C=△tV1; A´D=△tV1;A´E=△tV2; α=∠B’A’C •当V1< V2→γ>α; 当V1> V2→γ<α; 结论: •入射角 = 反射角→ α=β; γ=∠A’CE 3、地震波在水平多层介质中的传播 4、折射波的形成及其特征 •由snell定律 V2V1→γα,若α=i时γ=90°则无透射波,形成全反射。 •沿界面滑行的波将在R界面形成一系列新的震源R1、R2、…Rn; R2S~新的波前面→折射波前面; R1S~折射波线→与全反射线重合; •折射波特征 六、地震波的绕射和散射 1、绕射现象 2、绕射波的特点 •断点R处是新震源,其上方绕射波信号最强,两侧渐弱; •绕射波振幅随波前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绕射波振幅与入射波的频率成反比; 3、散射 §4 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 影响地震勘探效果的因素 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及岩土的波速特征 ①岩土介质的密度ρ VP∝ρ ②岩土介质的孔隙度φ 1、影响地震波速度的主要因素 ④埋深和地质年代 ③压力和温度P、T ⑤其它因素 •地质构造(褶皱区)~由于对岩土的挤、压作用; 往往使波速增大。 •风化侵蚀作用~使岩土的结构疏松、孔隙度增加; 往往使波速减小。 2、地震波在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中传播 的速度特性 ①沉积岩中 ②变质岩中 ③火成岩中 二、岩土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 1、岩土介质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 • α 的作用 •部分岩土的α 值 2、 α 与地震波的关系 • α 与f 的关系 • α 与P、S 波的关系 三、浅层地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影响 所以,水下激震可以使地震波的频率丰富、能量增大、改善勘探效果。 1、疏松覆盖层 •与下伏基岩形成速度界面有利于折射波法探测基岩面; 2、潜水面和含水层 •它较厚时对波中的高频成分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它对反射波形成干扰;在其中横波的衰减比纵波快; •当风化带包含地下水时,波速将明显增加; 3、地质剖面 的均匀性 4、地震界面和地质界面的差异 5、地震标志层 的确定 思考题 第二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