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宗教矛盾与印巴冲突》1
第五讲 宗教矛盾与印巴冲突 一、南亚宗教格局 南亚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组成,其中印度号称是世界上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被人们称为“宗教的博物馆”。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是南亚宗教的基本格局。 2010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印度教徒总计9.67亿(9.5+0.03+0.14),穆斯林总计4.6亿(1.58+1.62+1.4)。 南亚三国各种宗教信徒比例 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 1. 在信仰方面 伊斯兰教属于典型的一神教,崇拜独一的真主,反对各种偶像崇拜。 印度教属于多神教,崇拜以梵天(创造之身)、毗湿奴(保护之神)和湿婆(毁灭之神)三大神为主的众多神灵及其化身,而且,各种神灵都有具体的形象。 主神湿婆像 主神湿婆像 象神诞辰节 象神诞辰节 2.在生活习俗方面 穆斯林不排斥猪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肉食,牛肉是他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多数印度教徒崇尚素食,崇拜母牛,视母牛为神,认为她是最神圣之物,是丰收和富足的象征。母牛只可崇拜,不可宰杀,更不能食其肉。印度教规定,宰杀和虐待牛是一种罪过。由于对牛的态度不同,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经常引发冲突。 三、南亚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冲突的历史起源 1. 印度教徒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 自公元8世纪初穆斯林攻入印度河流域,伊斯兰教便开始在南亚传播。尽管穆斯林在当地建立政权超过1100年,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强迫皈依的事件。南亚的伊斯兰化主要是穆斯林宣教和印度教徒主动选择的结果,落后的种姓制度是促使低种姓印度教徒皈依伊斯兰教的首要原因。 按照种姓制度,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 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 刹帝利: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掌握国家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奴隶,受到压迫和剥削最深。 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不可接触者),成份是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婚所生的人。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职业世袭化和种姓内婚制是种姓制的基本特征。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自下而上的社会流动。(《月亮河》) 印度种姓制度 伊斯兰教没有这种等级制度,倡导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促使低级种姓和贱民为了摆脱自己的悲惨命运而脱离印度教改信伊斯兰教。大规模的改信使印度教感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成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难以和睦共处的文化心理根源。 2.部分穆斯林统治者实行了宗教歧视政策 部分穆斯林统治者曾对非穆斯林课以重税,摧毁印度教庙宇和印度教神像,屠杀印度教徒,这种历史宿怨使得两大宗教的信徒之间矛盾甚深。 莫卧尔帝国(1526~1858年)皇帝阿克巴(1556—1605) 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使印度达至极盛(《阿克巴大帝》)。 奥朗则布执政期间(1659~1707),推行伊斯兰教法,下令禁止穆斯林采用印度教的习俗,不许印度教徒新建寺庙,禁止庆祝印度教的节日,向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和加重土地税,并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逐出去。 3.英国殖民者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 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殖民势力迅速进入印度。南亚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逐渐联合,特别是在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两大宗教的信徒团结一致,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由于这次教训,英国认识到,只有离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关系,使两者处于分裂状态,才能维护自身的统治。从此,英国便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各种手段和措施,挑拨两大宗教信徒的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阻止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英国精心策划各种阴谋,挑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刻意渲染他们之间的差别,鼓励他们在各个方而相互竞争,结果是曾一度并肩战斗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误解不断加深,最后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仅从1926年4月到1927年3月,两大宗教信徒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发生了40余次,死197人,伤1598人。 4.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教派主义的发展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一起反对英国殖民者。1906年,穆斯林教派主义者建立穆斯林联盟,它以维护穆斯林利益为宗旨。 1930年,穆斯林著名诗人、哲学家伊克巴尔第一个提出了在印度建立“穆斯林国家”的设想。由于穆斯林联盟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