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想象的优越感.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想象的优越感

长期居于学院之中,在纸堆书本里耳濡目染的久了,难免不会产生一种“想象的”优越感。 优越感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高雅趣味,却偏偏被学院之人奉为高于大众的精英式标签。在不同的大学里来回穿梭,在漫漫的从博士到助教再到教授的道路上,每天从事高强度高密度的抽象思考,再时不时地就救世济民的大话题激辩一番,在某一个瞬间突感有历史加于己身的责任忧患意识,于是不自知中就会滋生出不少娇宠的学院气、傲慢气,把自己想象成见多识广、全知全能的俯视者,身体里处处流淌着是知识的高贵血液。 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书中,曾提出写作有四大动机:其一是纯粹的自我中心(sheer egoism),希望自己变得聪明,死后留名,向那些在你童年时候冷落你的长辈们出口气;其二是审美方面的热情(aesthetic enthusiasm),欣赏外部世界的美,或者欣赏词语之间正确组合的美;其三是历史方面的冲动(historical impulse),希望看到事物的如实面貌,找出真正的事实,记录下来供后人享用;其四是政治方面的目的(political purpose),希望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改变他人的想法。 做学问和写作不无类似,或者更确切的说,写作是学问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奥威尔总结的四大动机,也就毫不例外的成为了支撑学院之人优越感的巨大支柱。我们今天所谈论的理论,所建立的模型,是构架明日世界意义系统的桥梁,是带领社会走出精神贫瘠的源头。 这股子想象出的优越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书呆子们对书本认知的盲目膜拜。学问做到白头,西方理论津津乐道,再创造出一些拗口的后现代主义表达,譬如“去文化的文化,反文化的文化性”,就可以拥有批评的特权,甚至跨越专业知识的门槛,说东道西,去涉猎本不熟悉的领域。 现今学术培养的一大趋势,就是对单一学科的专精强化。书固然是读得多了,但读书的面却窄了,分析框架单一化,想象力也相应萎缩。另一方面,长期囿于学院之内,最为要命的,就是欠乏现实经验的锤炼。西方理论虽然读得不少,但在实际问题面前,却由于缺少第一手的触感和体认,只能生搬硬套理论,提出的研究问题宏大有余,敏感性不足,总感觉只是隔靴搔痒,难以掌握应有的厚度和深度。真诚的批评家多是对现实世界有着切肤之痛的体察者,而非抱守着知识的优越感却脱离实际空口而谈的思想导师。 想象的优越感的另一种反向表现,就是关起门来只做学问,不问世事,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或美其名曰,保持知识分子的中立学术立场。当然,一门心思做学问,已经远远好过于那些将学问当作敲门砖的功利主义者,更何况在动荡的政治运动年代,最先遭受批判的,总是批评声音最大的。在今天,社会大环境的浮躁气之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么多“知识分子”一心依附于体制的威权,而抛弃了学术的良知。所以肯花心思做学问的学院人,已属十分难能可贵。但诚如学者林贤治在《美国知识分子》一书的序言中所言,“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一群充满活力、勇猛精进的知识分子,不能由此前后形成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稳定的知识分子传统,要建设一个文明社会将变得加倍艰难。” 思想之业是危险的(海德格尔语)。只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政治问题上采取不管不问的回避态度,虽然规避了风险,堆积了自我的优越感,但却丢失了重建政治社会秩序的理想和勇气。长期往复,犬儒化生存便会成为最常态的治学之道。 在我看来,有独立人格的学院人,既不应该怀念过去,也不应过分寄予未来,而是要对“现在”这个题目,坦荡荡地晒出自己不受阉割的思想,以及愤怒,用知识批判介入公共事物领域,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不公呐喊,进而点滴地改善现状,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才是一种行动的力量。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