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导入 《自题小像》 鲁 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有校园民谣曰:“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是的,鲁迅那半文半白的语言,尤其深邃的思想,都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难题,唯其如此,才有“嚼头”。 灵台无计逃神矢:灵台,心灵,心府,内心;神矢,神箭,爱神丘比特,有两说:一说,鲁迅不忍逆拂年青守寡生活艰苦的母亲而无可奈何地与当地朱家小姐完婚;一说,是对祖国和民族的爱,后者更好。风雨如晦暗故园:故乡、祖国此时多风雨很大,一片黑暗。寄意寒星荃不察:把自己的对祖国的一片热情寄托星空,可君王不理解。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仍然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中华民族。 ——这是鲁迅先生21岁时在东京写的一首诗。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热切地关注着祖国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今天,我们学习的《灯下漫笔》,同样融注着鲁迅先生对祖国、人民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说理性散文的特点; 2、了解鲁迅杂文的风格。 二、能力培育目标 1、把握课文“由小及大”的构思特点,培养由小及大,进行类比对照的联想能力; 2、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体会这篇文章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激愤之情; 3、体味、鉴赏文中凝炼形象而富有力度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体会学习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感; 2、领会课文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国民奴性人格所作的尖锐抨击和深刻批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究词句; 2、理思路; 3、由小及大; 4、情理交融。 “灯下”,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 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一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二、题解 三、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 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 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 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 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 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 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 们,并开始荷戟奋战。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 者之一。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 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 清楚;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 四、初读感知 1、听范读; 2、积累词汇 掌握文注:乱离人,不及太平犬;钦定二十四史;二千余 年古国古;编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万姓胪欢。 补充: 执迷:原指坚持错误,文中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解脱”之意。 嗜(shì)好:特殊爱好。 兑( duì)现:这里指钞票换银元。兑,换。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发生。 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有讽刺之意。 了然:明白的样子。 “沉垫垫”应改为“沉甸甸”; “累坠”应改为“累赘”; “直捷了当”应改为“直截了当”; “烦重”应改为“繁重”?; “绕湾子”应改为“绕弯子”?; “我更非常高兴”重复了,改为“我更高兴”;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改为“但当我将一包现银塞在怀中……” 3、究词句 4、自由练读 五、理思路 (一)、探究: 1、1-4段,写了一件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小 事,第5段由这件小事联想到了什么? 2、6-11段,由上面的现实写到了哪里?作 者是怎样概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的? 3、12-14段,当作者再次回到现实中时, 对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希望? (二)、归纳如下: 现实 现实 历史 (引子) (观点) (号召) 事(兑钞) 想(变奴隶) 现象(治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做稳了奴隶 不满 创造(第三样时代) 原因 批专制,揭奴性 出路 (由小及大) (情理交融) (画龙点睛) 六、由小及大 鲁迅把杂文比作“显微镜”,“比起高大的天文台 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 意思是,本来是一些不被人看见或不被人注意的东 西,被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