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精选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解析:A项的错误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收税与封君比入”反映的是富商大贾放钱货的收益多,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只能抑制商业的发展,不能阻止商业的发展,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很可能出现的,D项错误。桓谭阐述了富商大贾的危害,目的在于说明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项正确。 答案: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坚持“以民为本” 解析:封建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巩固统治服务,天子举行各种亲耕仪式,是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一切的根本。 答案:A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1.本质特征:一是为增加利润而进行商品生产,二是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是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2.缓慢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2)地主和商人将资金投入土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府对私营工商业严格管理,征收重税,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4)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 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 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 解析: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重农抑商等政策的阻碍,发展缓慢,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还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故A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具备近代政体的特征,故C项错误;此时宋明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加强,故D项错误。 答案:B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解析:近代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化,因此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表明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答案: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史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清世宗实录》 研读:史料反映了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理由,雍正帝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本业,而工商业是末业。具体原因是他认为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面对工商业比农业获利多、百姓争相从事工商业的情况,雍正帝主张采取措施,使百姓回归农业。 史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研读:史料中“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表明“海禁”政策使沿海人民困苦不堪,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