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服务网培训教材
1.背景材料
1.1互联网发展状况
1.1.1我国网民人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17日发布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次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网民总人数已达1.11亿人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城乡间的差距也在继续扩大。报告还首次统计了网民上网费用,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上网费用总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显示出我国互联网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网民数(万人) 占全国网民比例 占本省人口比例 广 东 1486 13.4% 17.9% 山 东 988 8.9% 10.8% 江 苏 790 7.1% 10.6% 浙 江 707 6.4% 15.0% 四 川 609 5.5% 7.0% 河 北 486 4.4% 7.1% 海 463 4.2% 26.6% 北 463 4.2% 7.7% 北 京 428 3.9% 28.7% 建 397 3.6% 11.3% 河 南 396 3.6% 4.1% 辽 宁 372 3.3% 8.8% 湖 南 348 3.1% 5.2% 广 西 330 3.0% 6.7% 黑龙江 316 2.8% 8.3% 陕 西 314 2.8% 8.5% 安 徽 276 2.5% 4.3%
续表 网民数(万人) 占全国网民比例 占本省人口比例 山 西 269 2.4% 8.1% 南 241 2.2% 5.5% 天 津 229 2.1% 22.4% 林 201 1.8% 7.4% 重 庆 189 1.7% 6.1% 西 187 1.7% 4.4% 新 疆 126 1.1% 6.4% 甘 肃 125 1.1% 4.8% 内蒙古 116 1.0% 4.9% 贵 州 109 1.0% 2.8% 海 南 69 0.6% 8.4% 宁 夏 32 0.3% 5.4% 青 海 29 0.2% 5.4% 西 藏 9 0.1% 3.3%
1.1.2网民人数赶超美国尚需两年
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用户达到6430万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稳居亚洲第一。另外,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站数达到69.4万个。IP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据悉,2000年7月,美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37亿,目前已接近饱和,在1.5亿左右徘徊。但2000年7月,中国网民只有1690万,因此中国网民的增速更快。而以目前中国网民的年增速来推算,中国网民人数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仍需两年时间。北京多个指标领先
报告显示,北京的上网普及率仍以28.7%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天津和广东;北京的域名总数为35.6463万个,仅次于广东排名第二,但具体到CN域名,北京则以19.5082万个居全国首位;而北京的网站总数占全国的18.6%,居全国首位。显示出北京的互联网应用已十分普及,发展电子商务将大有可为。
农村上网普及率只相当于非洲水平
但调查同时表明,我国上网情况在城乡、区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网民普及率差异巨大。我国城市网民大约有9168.6万人,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而同期乡村网民1931.4万人,网民普及率仅为2.6%,;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
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到现在,有些发达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近期内不会再有大幅增长,比如北京、上海等。但我国广大乡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却非常低,因此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中小城市、乡村将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发展市场,网民的大幅增长将有赖于这些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同时,我们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对推动农村互联网发责无旁贷。如图2所示。
图2 城乡网民普及率比较
2. 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在发展程度上虽然还比较落后,但对信息化的渴求程度却并不亚于城市。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农业信息内容服务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服务网络——数量不少 体系不全
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农业信息化建设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建立了一批农业数据库。到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和推进我国农业战略性转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