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宿松县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安徽分卷·宿松篇 (征求意见稿) 宿松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富有革命传统。是全国内地水面大县、棉花强县、新兴服装产业基地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和革命老区,为省直接管理县。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宿松史称“松兹”、“松滋”,均有一个“松”字,系因境内多松树。又晋咸康三年(337年),松滋县民(今宿松人)为避战乱,在荆土桥另立松滋县,县治设于上明(今湖北松滋市老城西)。这样,中国历史上就有两个“松滋县”,原来的松滋县被称“老松滋县”。“宿”意“老”,“宿松县”因“老松滋县”简称而得名。 ●地理位置 地处安徽省西南皖鄂赣三省结合部,东经115°52′50〞~116°34′40〞,北纬29°47′30〞~30°25′50〞。东邻本省望江县,南与江西省九江、湖口、彭泽三县隔长江相望,西连湖北省蕲春、黄梅二县,北接本省太湖县。县城孚玉镇,人民政府驻人民中路104号。电话区号0556,邮政编码246500。距合肥市公路里程278千米,距安庆市162千米。 ●政区沿革 宿松为中国古县,历史上政区范围基本一致,隶属变化频繁。 虞、夏、商时,属扬州。 西周时,先属舒国,后属皖国(治设现潜山县域)。 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再属越,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复属楚。 秦,属扬州九江郡(治设今安徽寿县域)。 西汉,属淮南国,高后四年(前184年)封松兹侯国,治所仙田铺(今凉亭镇南)属扬州庐江郡。始元五年(前82年)县治始迁今县城址。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改松兹侯国为松兹县,为本县建县之始。王莽新朝年间(9-23年)曾改县名为诵善。 东汉,属扬州庐江郡。 三国,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属魏,十九年属吴,改松兹为松滋,属扬州庐江郡。 西晋,成帝年间(326-342年)置松滋侨郡,属扬州; 安帝义熙八年(412年)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属寻阳郡。 南北朝,宋(402年-479年)属寻阳郡,梁(502-539年)属江州,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改松滋县为高塘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高塘郡改称高唐县,十八年改高唐县为宿松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域改置为严州,七年兼领望江县,八年废严州复称宿松县,属同安郡。后同安郡先后改名为东安州、舒州,属淮南道。 五代十国,属舒州。 宋,至道三年(997年)属淮南路,舒州同安郡,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舒州领宿松县隶淮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改同安郡为德庆军,绍兴十七年(1147年)德庆军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安庆郡升为安庆府。 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安庆府为安抚司,十四年改安抚司为安庆路,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废司,直隶行省。 明,初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洪武六年(1377)年复为安庆府,直隶京师。 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安庆府,顺治十八年属江南布政使司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属安庆府。咸丰元年(1851年)属安徽省安庆郡,同治四年(1865年)属安庐滁和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时期,1914年属安庆道,1928年由省直辖,1932年初属安徽省第一区(年底改为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8年属皖北行署第一专区,1940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专员公署驻太湖县城),1945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 1949年4月4日宿松全境解放,至1952年8月属皖北行政公署,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68年8月改专区为地区,1988年8月撤地区改市,均辖宿松县。2011年3月22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直接管理县。 1949年以后本县范围内乡镇级行政区划变更: 1949年4月全县设6区(城关、许岭、坝头、九姑、凉亭、二郎)、25乡、247村(保)。 1950年增设陈汉区、长岭区和79乡、474村,城关区改名金碧区。全县共设8区104乡(镇)721村。 1952年1月,分二郎区为二郎区和破凉区,分凉亭区为凉亭区和张畈区,分坝头区为复兴区和汇口区,分许岭区为许岭区和下仓区,分金碧区为城关区和佐坝区,长岭区改名程集区。全县辖13区,区辖137乡(镇)。 1954年6月增设大官湖区。 1956年1月,并二郎区、破凉区为破凉区,并凉亭区、张畈区为凉亭区,并九姑区、大官湖区为九姑区,并复兴区、汇口区为复兴区,并许岭区、下仓区为许岭区,并佐坝区、城关区为城关区,全县设8区143乡。9月,撤城关区,设佐坝区和城关镇。同时撤并区辖乡,全县设8区1镇36乡。 1957年1月,分城关镇为城关镇和弹山乡,县辖8区1镇1乡,区辖36乡。 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10月,撤复兴区设红旗公社,并弹山乡(东风乡)、城关镇为城关东风公社,至1959年12月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