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解读 第一节绪论一、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中国文化的伟大代表者。他提出的仁学理论集三代思想之大成,开儒家思想之先河。他用极大的精力从事文化古籍的整理工作,对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论语》其书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东汉时列为经部。《论语》在汉至唐代是妇女、学童的启蒙读本。自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大大提高。元至清代,《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代替《五经》成为士子必读的书。 二、论语其书 《论语》分上论、下论,各十篇,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四百三十九章,约一万六千字。 北宋初年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为什么要读《论语》 .《论语》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不读《论语》,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宋代张载(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如何读《论语》 抓其总纲: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7?6)志:心之所向,目标,指立定志向,一心向慕。据:坚执固守,根据。依:不违,依靠。游:游憇、优游、涵泳,陶冶。 四、如何读《论语》? 《论语》要用心去读,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孔子指点人,不是权威说教,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领会。 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要体验、实践,身心合一。学习这些典籍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不能所学与所行脱节。 孔子与时人、弟子之间的对话是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有特殊的语言场景,提问者或对谈者有不同的年龄、身份、性格、经验、问题意识与提问方式,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因此我们要慢慢琢磨、体会孔子之言。 第二节论孝 论孝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1?2)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1?6) 论孝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1?9)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1?11) 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樊迟:名须,孔子弟子。御:驾车。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2?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2?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2?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4?1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 第三节忠 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学而》1?8)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2?2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2?22)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3?19)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4?15) 论忠信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 论忠信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5?19) 论忠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7?2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