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方》艾青精选
北方;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颓垣:坍塌的城墙。;荒冢:荒凉的坟墓。;;笳笛;第一段中,诗人描绘了哪些意象?;沙漠风
塞外吹来的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从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大地。
;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山坡、河岸、颓垣、荒冢:
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行人
孤单的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第一段;第二段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滋润生命的流泉
雁群: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
第二段,诗人在第一节灰暗的意象、悲凉的景象和苍凉的感情之上又进一步累加: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和惶乱的雁群,作者强调的是“不安”,是“悲苦”,是“逃亡”,色调灰色而阴郁,给人悲哀的感受。;;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第三段是对前面两段的总结和概括;第四段:转折;如何表现爱?;爱的原因;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 艾青的诗往往以意象取胜,而不是由作者在诗中直抒胸臆,这就避免了抗日宣传诗流于口号的倾向。
本诗在本质上是要表现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对自己民族的爱以及对饱受战争之苦的北方人民的无限同情,但在字面上,很少让读者直接读到???达这种感情的词句,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暗示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分析,使诗更加耐人寻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