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次世代FPD显示技术-SED-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淺談次世代FPD顯示技術-SED
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金屬中心 產業分析師 盧素涵
何謂FED與SED
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 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顯示器技術為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技術的一種,兩者差異僅在於結構上的不同。FED原理是由後端基板的陰極射出電子到前置基板的螢光層上,透過激發螢光體而發光顯色,原理類似傳統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電視,均為在真空中發射電子撞擊磷光面板。
然而,不同的是兩者激發電子的方式。CRT是利用三支陰極之電子槍發射電子束,經由水平與垂直兩組偏向軛分別控制引導,使電子束能依序激發在玻璃基板表面上的螢光體而發光以產生圖像。而FED則是在陰極板上形成數以千萬的微小電子發射體,直接經由陰極板與陽極板之偏壓加速,直接撞擊其對面陽極板上之螢光粉而發光顯示影像。
資料來源:Canon
圖1、CRT與SED構造比較
SED發展歷程
1965年M.I.Elinson首先發表表面傳導型(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SCE)型冷陰極的射極原理。之後1976年與1986年陸續開發冷陰極射極陣列(Field emitter array, FEA)與利用FEA之Spindt型FED試作。然而,1986年由日本Canon開發的SED型FED構造是與之前任何型FED構造皆不同的獨特構造。2004年9月14日,Canon與Toshiba共同發表36吋SED試製面板並宣布同年10月將共同投資18.2億美元,合組一家名為SED Inc.的合資公司,專事生產SED之平面顯示面板,應用此面板所生產的平面電視稱為SED TV。第一階段計畫將在2005年8月開始小規模(月產3,000片)生產50吋SED面板,第二階段將在2007年底達到量產規模(月產75,000片),目標鎖定高階37吋~50吋大型平面數位電視。
不過,受限於製程技術尚未成熟、生產成本仍偏高、畫質不及LCD TV與PDP TV,因此Canon與Toshiba於今(2006)年3月宣布SED上市時程將延至2007年第四季。
表1、SED開發時程
年代 事件 1965 M.I.Elinson開發表面傳導型(SCE)型冷陰極的射極原理。 1976 美國SRI International公司Charles A. Spindt開發Spindt型之冷陰極射極陣列(FEA)。 1986 法國LETI公司利用Spindt型FEA試作。 1986 Canon開始進行SED型FED技術開發。 1996 美國PixTech公司發表Spindt型6吋彩色FED。 日本Canon發表3.1吋SED型FED試作。 1997 Canon發表10吋SED型FED試作。 1998 日本伊勢電子工業和三重大學開發奈米碳管(CNT)型電子源。 1999 松下電工發表彈道(Ballistic electron Surface-emitting Display, BSD)型FED試作。 2004.9.14 日本Canon與Toshiba發表36吋SED型FED試作。 2004.10 Canon與Toshiba成立「SED株式會社」,預計總投入2,000億日圓,分兩階段投資。 2005.08 預定量產50吋SED面板,月產能為3000片。 2005.08 Canon收購NEC旗下真空設備廠ANELVA以強化Canon相關技術,同年10月更名為Canon ANELVA。 2006.03 Canon宣佈SED上市時程從2006年春季延至2007年第四季。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ITIS計畫整理(2006/05)
顯示技術之比較
因SED應用與CRT相同的發光原理,是故SED在視角、動態影像、對比能與色階再現都如CRT般出色。由於SED的構造是將類似CRT電子槍的電子發射源依畫素數量排列在玻璃基板上,另一片玻璃基板則塗布同樣依畫素數量的RGB三色螢光體再將兩片玻璃基板貼合,並把其中極薄的空間抽成真空及四周予以密閉即成。因此SED可稱為「薄型化的CRT電視」。
集自發光、廣視角、高亮度與低耗電等優點於一身的SED TV,在整體畫質方面,除明對比不及LCD TV外,在暗對比、低耗電力、動畫視認性、視角、色再現性等大都優於LCD TV與PDP TV。
資料來源:日經BP(2005)
圖2、SED、LCD與PDP面板在整體畫質之比較
低耗能
SED將電子能量轉換為可見光的效率(發光效率)較其他顯示器佳,耗能僅為PD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