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上枢密韩太尉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 上枢密韩太尉书

学校 主备人 学 科 语文 课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课 型 课 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教 学 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和氧气为文的做法 反复朗读,体会“气”“势” 过程 与 方法 1、学生读课文,解释字、词、句 2、研讨作者行文的真正目的 3、体会作者干谒文章的技巧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展示的“养气”与“为文”关系 重 点 1、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2、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 难 点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和跌宕的文势 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同中举人,想进一步发展,就给当时的枢密使韩太尉写了一封自荐信,在信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才华,表达自己的崇敬、谦恭之情,赢得了枢密使韩太尉的好感与赏识,下面我们来读读这封“自荐信”。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翻译课文: 1、质疑:学生问疑不能翻译的句子,然后由学生或教师为问疑学生解疑。 2、指名分节翻译课文。 3、指导学生注意下列词语: 一词多义: 生: ???? 辙生好为文 生性、平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出生 见:?????? ?而辙也未之见焉 拜见 ?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同“现” 然: 故决然舍去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连词,但是 虽:??????????虽无所不读 虽然 虽多而何为 即使??? ??????????? ?北顾黄河之奔流 看、望??? ?顾: ? 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 ?三顾茅庐 拜访????? 古今词义: 党:古义:五百家为党。???????邻里乡党人??????????????今义:政党、集团。 向:古义:以前,先前。???????向之来???????????????????????今义:方向。 游:古义:交往。?其居,家所与游者?????? ? 今义:游览,游泳。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写作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苏辙在1057年科举考试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进士,但他写给韩琦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这封求见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他那篇应试文章所无法相比的。 明确:苏辙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苏辙当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是怎样向韩太尉表达希望得到他的接见这个意思的呢?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课文。 二、研读: (一)再次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苏辙是怎样向韩太尉表达希望得到他接见这个意思的呢? (二)交流讨论结果:只要学生能大致讲出理由即可,不要求准确、全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分析问题的机会,只要能说出以下内容就说明学生已初步读懂了课文:苏辙在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然后谈自己养气的方法,从而很自然的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