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叶樟

【饲料名称】 小叶樟 【副类别】 禾本科栽培牧草 【类别】 饲用牧草 【资料来源】 中国饲料数据库中心   小叶樟   别名:苫房草、大叶樟。   英名:langsdorff small reed;学名:Deyeuxia langsdorffii(Link)Kunth,同Calamagrostis langsdo-rffii(Link)Trin.。   禾本科野青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秆直立,株高90~150cm,有发达的横走根茎。圆锥花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平原低湿地。耐寒性强,不耐干热,喜生于低温、地下水位高的洼地。耐水淹,也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不耐盐碱,只适宜非盐渍化土壤。夏播,播种量15~22.5kg/hm2。苗期生长缓慢,注意防除杂草。年可刈割2次,干草产量6000~7500kg/hm2。适口性好,早春拔节至草高30cm时可以放牧利用。秋季也可以利用再生草放牧。化学成分见小叶樟的化学成分表。   小叶樟的化学成分表    小叶樟 小叶樟是北大荒一种草的名字。由于它常是在山脚下无限地铺展开来,也曾一度是北大荒偏僻和荒凉的象征。五十年代一部描写北大荒生活的电影提到地域的荒寒时就说到过这种草。?   但这小叶樟远不如北大荒的另一种草有名,那是叫靰鞡草的一种草本植物。东北尽人皆知的一句俗语是“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其实,这三样东西成为东北的宝,除了产地的关系外,都和东北的寒冷有关系。东北人是要和寒冷做战的。人参强身壮体是抵御寒冷的“内热药”;貂皮是遮风挡雪的锐器;靰鞡草本是很容易获得的低廉物,所以也称作宝是因为大凡在东北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脚下的御寒最为重要,而生长在沼泽地塔头墩子上的靰鞡草割回家后用木棒捣碎,它就象绒毛一样,不仅耐寒,还吸潮。   不过,就其和草的接触,我和小叶樟要多一些。我经常钓鱼的河畔泡子四周都长着有一米多高,密密实实的小叶樟草,所以,我是经常穿过这样的草地才能到达钓鱼的地方,有时甚至就是蹲在这样的草丛中寻觅钓到鱼的机会。还有一年夏天,我和父亲差不多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去割这么草,为的是给家里的房盖铺上它们,起到既挡寒风又避雨的作用,俗称“苫房”。   那时家里住的是泥土房。泥土房的墙是用泥土脱成坯垒起来的,墙的表面每隔二、三年都要重新抹上一层泥,保持它的坚固和足够御寒的厚度。泥土房的脊形房盖是用草铺盖着的,这草,就是小叶樟。不知原住地居民是摸索了多少年、尝试过多少种物品才找到小叶樟这种最合适的材料。小叶樟做苫房草真是大自然对生活在北大荒泥土房人的恩赐。这种草用“细如发丝”形容有些过分,但确实很精细的茎杆,而且长得结结实实,即便是秋风落叶之时也坚挺着身姿,甚至在冰雪覆压的季节还不愿弯腰低头。铺在房盖上的草是需要密度的,这样才挡风避寒、趋暑拦热,最主要的是不漏雨。这小叶樟还有用做苫房更主要的优点是不易腐烂,一般的草也就挺个二、三年,小叶樟却能保持五年以上不腐烂。 那个夏天家里的房盖该更新新草了,父亲就领着我去草甸子割这草。是收割这草最好的七、八月份季节,我和父亲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割够苫房用的草。是在距家七、八里地的一个山脚下找到一片长势茂盛的小叶樟,我们的收割地也就选在了这里。家里只有一台自行车,父亲就驮着我。去时已在家里把镰刀磨得雪快,到了目的地就一把一把地割下来,一捆一捆地打起包。割这小叶樟不仅是力气活,也是技巧活。特别是打捆,很有讲究的:捆的大小要一致,要扎紧,动作要麻利。这活一般都是父亲做,其实,父亲也未必怎么会做这活,他故乡在辽西,是没有这种草的;他行伍出身,也不会有这种劳动经历,可他是父亲啊。儿子不会做的,父亲都要做的。我只是尽力地把长着的草放倒,看到面前成片的密密实实的小叶樟,就有收割下去的愿望;看到身后一片片被自己割倒的草,就有了成就感。偌大的一片草甸上,只有父子俩的身影,一会儿淹没在草丛中、一会儿又露出半个身子。是那么地孤单,又是那么地温暖,割上个把小时,就坐下来歇息一下。坐在刚刚割倒的草上,嗅着草的芳香,也被夏日特有的风吹拂着。是那么地劳累,也是那么地轻松。 割下捆好的草需要晾晒一些时日才能运回家,然后用作苫房。苫房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村子里许多人都自觉地来帮忙。苫房更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村子里都有这方面的“专家”,一般都是年纪稍大一些的长辈,他们做着难度最大的环节,比如房子的两头,比如房子最起脊的部位。然后再指挥着旁人劳作,二、三十人要一整天时间才能完工。新苫的房盖那草还新鲜鲜的,也整整齐齐的,还厚厚实实的。就不用犯愁了,冬天不再怕风雪、夏天不再怕烈日,阴天不再怕雨水,有了家应有的安全感。   这一个夏末和父亲一起割小叶樟是我和父亲从事这项劳动的唯一一次记忆,也可能我们住的房子只苫过这一次房盖。但它叫我对那个夏天特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