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otics-2012-6-双轴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双轴关系,文本与理解 符号学三分科 莫里斯三分科 莫里斯认为人的活动涉及到三个基本方面,即符号体系(Signs),使用者集群(Users),和世界(World),就出现了六门学科: R(S,S) = 符形学(syntactics) R(S,W) = 符义学(semantics) R(U,S) = 符用学(pragmatics) R(U,W) = 实践学(praxeology) R(U,U) = 社会学(sociology) R(W,W) = 物理学(physics) 符形学(syntactics) 莫里斯解释说:“包括感知符号,艺术符号,符号的实际使用,以及一般语言学”。 中文翻译成“句法学”,可能造成混乱。 符号的组成千差万别,一幅图画,一曲音乐,一首诗的符号形态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明显可以比较的地方。 符形学至今没有如语言的“词法-句法”那样清晰的形态学论说。 符义学 Semantics 如何才能产生意义:从感知(perceived),到注意(noted),到识别(recognized),到解释(interpreted),到理解(understood),到再述(translated 实际上是一个“无级”的深入过程。 为讨论方便,分成三步:感知,接收,解释。 接收三步:内化 “被感知”为第一步,感知不一定导向认知。 解释者生活在各种各样刺激的海洋中,这些刺激都能被感知,但是没有多少被识别,而被解释的更少。 例如驾车者必须马上从感知中筛选出一部分,需要判断其意义的感知,予以接收;被排除出接收的感知,是所谓“噪音”。 接收是才是接收者有意向的处理:这样接收者才能进入理解。 艺术延迟识别 缩短识别,对于艺术符号来说,是最不合适的接收方式: 读了开头就知道结果,这样的小说“缺乏艺术性”。 艺术是理解的缓刑,这个过程越费力越让人满意, 哪怕最后找不到理解,这个寻找过程本身,而不是理解的结果,让人乐在其中: 理解艺术作品,停留在感知和识别上时间越长,艺术作品就更令人恋恋不舍。 理解 理解是一种“内化”即是把原来关于世界的经验,变成关于自己的经验,即使用自己过去的经验积累,对自己说明符号意义: 给出一个想法, 采取一个行动, 说出一句回答, 写一篇论文, 做一个白日梦, 从而开始一个新的表意过程。 理解 = 不去理解 “学习理解,就是学习不理解”。 To learn is to unlearn. 对感知以最快速度“不假思索”地解释,就是对符号自动化地反应。 在艺术欣赏的例子中,不理解就是努力推迟理解,过程本身就是艺术欣赏,解释意义反而是第二位的。 符用学 pragmatics 符用学研究符号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接收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求得何种意义,接收者如何使用这个意义。 凡是必须考虑到使用者的问题,都落在符用学的领域。 是否考虑发送者与接收者? 是否考虑发送者的意图,与接收者的解释? 是否考虑符号的语境? 是否考虑使用符号而施行行为? 符用学成为重点 符号学界原先认为,符用学的地位是成问题的,有人甚至觉得符用学是符号学的“垃圾箱”,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就可以往里扔,不再理睬。 有些论者至今认为符号学的核心应当是符义学,毕竟两词同根。 到现在,符用学成了符号学最重要的领域,“使用中的意义” 最为复杂,是符号学最广阔的天地。 法国vs英美 法国学派依然偏重符形学与符义学, 英美符号学的核心是符用学, 这与发生在叙述学中的情况非常相似: 法俄学派重点在“情节语法”形态研究, 而英美学派重点在“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等解释研究。 符号学的索绪尔原则与皮尔斯原则,也一样。 英美派”言语行为” 维特根斯坦主张“言也是行”(Words are also deeds) 奥斯汀(John L. Austin)1955年在哈佛大学作的系列演讲,在他去世后,1962年的集成《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出版,该书成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奠基之作。 这个学派实际上是从言语是一种行动,词语是行动的结果。 Ludwig Wittgenstein John L Austin 语言游戏论(Sprachspiel) 德里达与奥斯汀的争论 奥斯汀的贡献是用具体的言语行为分析,来补充维特根斯坦难以分析的“语言游戏” 理论。 艾布拉姆斯赞同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这个理论与他关于文学“卷入人的世界”立场相符。 艾布拉姆斯站在奥斯汀一边。认为“这个游戏的名字就是人性”。 M H Abrahms 双轴与理解 组合轴/聚合轴(syntagmatic/ paradigmatic) 任何符号表意活动,必然在这个双轴关系中展开。 这两个源自希腊文的术语,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