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文子》“人性关怀”理念探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本《文子》“人性关怀”理念探微 摘?要:本文从文学史料、美学范畴角度,针对今本《文子》黄老道家思想中人性关怀理念的进步性和启悟性进行阐释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归纳演绎等方法的运用和重构,从“尊生、重生”和“民本思想”两方面来探究今本《文子》的人性关怀问题,明确今本《文子》的思想归旨,理解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今本;《文子》;尊生;民本 《文子》作为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 在中国古典文学史、哲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较高,但鉴于其祖本、原本、简本、今本、敦煌本等诸多版本的界定性、真伪性、琐碎性、边缘性的复杂问题,该书的流传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以社会人生观照作为切入点行文,是今本《文子》一书对原始道家营养吸收的先进性及稷下黄老学说特点的继承性体现,其通过“道—气—自然”的宇宙论为思想根基,结合秦汉之际的时代背景,推演出了极具进步意义的人性终极关怀理念。本文拟从“尊生、重生”和“民本”两方面对今本《文子》(下同)一书思想的启悟性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具体阐释如下: 一、《文子》的“尊生、重生”思想 《文子》强调重生轻利,随顺得和,适情辞余,神清意平,静漠恬淡,其《上仁》《下德》《九守·守静》各篇章中均有相关论说。文章主张“养形以养神”,即以“顺性适欲”作为利欲与养生矛盾的调和剂,以“静漠活淡”作为养生的行为原则。具体来讲,其养生之道和重生思想关涉到如下修身、治国等方面。 例如《微明》一章中:“修之身,然后可以治民,居家理治,然后可移官长。”可见《文子》认为修身不只为了重生,也是更好地治理国家的基础,体现了较为积极的入世思想。其养生之道则强调“形神兼养”,以得“和”为最高境界,认为“重生”思想既是养生的认识前提,同时更外延到了“尊生”范畴,也成为统治者治国的认识前提。重生以复归道德为最终目的,且又是治理天下的基础,这体现了《文子》一书“道本位”的思想宗旨。 故《文子》不过多排斥名利、富贵的思想构成了其养生的认识基础,放情就志、顺性适欲的随顺态度也便于为更多百姓接受。其主张不以养形伤神,养神与养形互为本末,对主体生命的强调与重视,更多地反映了黄老思想的入世态度,体现了一定的积极思想。 纵观《文子》的生命哲学理念,在秦汉之际,养生成为关注的焦点,处世却愈加艰难的社会背景下,它关于呵护人的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存等思想问题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既对执着于长生不老的穷奢极欲统治者有着抑制作用,又为当时的养生处世之风作了理性的校航,呈现出了对人类生存层面的终极关怀,其价值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二、《文子》的“民本”思想、、 《文子》中“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象也”的论述强调了“道”为圣人、人君的后盾和基础,显然是黄老理念的论说。“人君损欲从性而合乎道”也正是无为之道的基本思想,其政治文化倾向无疑是进步的,的确体现出了所谓“至德之世”: “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逸民,无劳役,无冤刑,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见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精诚》) “圣人治世,是因民之性,导民之心:‘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自然》)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 欲利民不忘乎心,则民自备。” (《上仁》) “农夫劳而君子养,愚者言而智者择。”(《上德》) 通过上述各章言论认识,《文子》认为:给予民众发表意见的机会,承认人民自治的生活欲求,尊重人民的愿望,赋予人民一定的生活自主权,才能真正做到利民,人民也会自己救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达到“至德之世”。故书中阐释的“虚无平易”,更多的是一种内圣外王之道、精诚化民之道,是“忧以天下、乐以天下”(《道原》)的忧患意识。 综上,《文子》的道治主义是对黄老道家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政治治乱的冷静思考,全书充满了积极的政治热情和民本情怀,但却体现在冷静的思考和科学决策之中,这也充分表现了道家“冷眼热心”的特点。当然,《文子》作为以黄老道家为主导思想倾向的分篇著作,为丰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值得后人肯定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定?生,徐慧君.文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刘志伟,王丰先.《文子》与道家的文艺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6(4).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