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学案)1
201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学案)
授课人:淄博十中 李 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包括中性面的概念。
2、理解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尤其是有效值。
3、会对交变电流与电路相结合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学习重点:
交变电流与电路相结合的问题
三、学习难点: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瞬时值、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
四、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
交变电流:大小和________都随时间作_____________变化的电流。
交变电流的产生:将线圈置于______________中,并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____________,线圈中就会产生正(余)弦交变电流。
中性面: ①定义:与磁场方向________的平面。
②特点: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________,磁通量变化率为_____,感应电动势为______。
线圈转动一周,_________经过中性面,线圈每经过__________一次,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正弦式电流的变化规律(线圈在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
①电动势e:e=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压u: u=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流i: i=___________________
(若线圈有N匝,线圈的面积为S,线圈的角速度为ω,则Em=NBSω)
针对训练:
有人说,线圈平面转到中性面的瞬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因而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平面跟中性面垂直的瞬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因而感应电动势为0。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重难点突破:
当闭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线做匀角速转动时,闭合线圈中就有交流电产生.如图所示.
设矩形线圈abcd以角速度ω绕oo 轴、从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的位置开始做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线圈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等于零.经过时间t线圈转过ωt角,这时ab边的线速度v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夹角等于ωt ,设ab边的长度为l,bd边的长度为l,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
当线圈平面转到跟磁感线平行的位置时,线圈转过T/4时间,ωt=π/2,ab边和cd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sinωt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大,用Em来表示,Em=BSω.则e =Emsinωt
典例评析:
1、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
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
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
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磁通量的绝对值都为最大
2、如图a所示,一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并绕过ab、cd中点的轴OO′以角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若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夹角时(如图b)为计时起点,并规定当电流自a流向b时电流方向为正。则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T,当线圈以300 r/min的转速匀速旋转时,求:
(1)若从线圈中性面开始计时,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线圈转过s时电动势的瞬时值多大?
(3)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4)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s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多少?
2、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示意图,矩形线圈的匝数N= 50匝,每匝线圈的边长lab=0.4m,lbc=0.2m,矩形线圈所在处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线圈总电阻r=lΩ ,外接电阻R=9Ω,线圈以n= 的转速在磁场中匀速转动。求:(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若线框从通过中性面时开始计时,写出回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3)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4)此交流发电机的总功率和输出功率。
六、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后作业(见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