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庸凡抗战文化活动及其战地通讯写作精选.doc

哈庸凡抗战文化活动及其战地通讯写作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庸凡抗战文化活动及其战地通讯写作精选

哈庸凡抗战文化活动及其战地通讯写作 ——兼记武汉和随枣会战三件史料 哈晓斯 图为哈庸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哈庸凡抗战前任广西日报外勤记者、采访主任,负责第四集团军(后改番号第五路军)和广西省政府、省党部等重要机关要闻采访报道。1937年4月,曾作为广西日报特派记者随广西省政府引导官、民政厅长雷殷前往衡阳,迎接莅桂视察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沿途报道新闻。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代表广西日报社当选广西各界抗敌后援会理事,主编该会《克敌周刊》,积极从事抗战文化活动。1938年6月奉派北上鄂东抗日前线,曾任陆军第八十四军一八九师政治部上尉科员,兼任广西日报特派战地记者。后任一八九师一一零七团(后改番号为五六六团)少校政训员(指导员)、一八九师司令部少校秘书、安徽省皖干团训导处中校科长、老河口光谷警备司令部中校秘书(期间兼任阵中日报“台儿庄”副刊主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军简三阶参议兼阵中日报社总编辑、社长等职。参加过武汉会战外围广济黄梅战役、随枣会战、枣宜会战及鄂北豫南战役等。 哈庸凡抗战前期即积极投身文化救亡运动,在桂林抗战文化活动中崭露头角,抗战初期担任广西日报外勤记者之余,又以广西各界抗敌后援会理事身份主编《克敌周刊》。在奉派抗日前线时,仍兼任广西日报特派战地记者,其后在军队中主要担任政工主管及报刊编辑工作。因此,哈庸凡是以文化和政治工作者的身份活跃于抗日战场的,包括敌后与前方两个抗日战场,抗战文化活动贯穿其抗战期间全部经历。现依据其本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及五十年代初期自传手稿及近年来发现的抗战时期相关报刊史料,记述哈庸凡抗战文化活动及战地活动若干经历,为桂林和广西抗战文化研究提供相关史实。 在桂林后方 ——从“风雨社”到广西日报 (一)结缘桂林日报 哈庸凡原名哈荣藩,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随寡母寄居外祖母家中。1926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中学,1929年初中毕业后以成绩优异免考入高中部,开始在普通科,因无力缴纳学费,曾休学一个学期。期间曾报考广西航空学校,以体格不合条件未录取。复学后改换师范科,嗣因母病家困,1932年从桂林三中肄业回家。读书期间,哈庸凡即开始向报刊投稿,换取学费,肄业后,即进入社会寻找工作补贴家用。曾做过汽车公司卖票员,为人誊写过账簿,替国文教员改过作文本,也与人合伙办过补习班等。1935年7月,经高中同学莫京介绍,进入阳朔县碧莲乡中心学校担任国文、历史及地理科教员。后因莫京受排挤辞职,哈庸凡只得回桂林在家待业。 1936年6月1日,两广发动逼蒋抗日的“六一运动”,广西各界民众抗日热潮愈加高涨。6月4日,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发出支电,表示全省民众“宁为抗战玉碎,不为屈辱瓦全。”数日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总副司令的抗日救国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发布《告全国民众书》,激昂而悲壮地宣告: “本军现在发动抗日了!路过贵境,北上平津,和日本帝国主义拼命了!这一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强暴侵略的革命战争,本军认定是十分壮烈而伟大的,因为这是为着中华民族之生存和几千年广荣文化之存续而战,这是为着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争生存,争正义,争人格而战。……本军全体将士内受良心的驱使,外受国民爱国热情的激励,已下绝大决心动员全广西已经受过军事训练的团兵一百二十万人,一致参加抗日救国的革命战争。” 数月后,李白为中央接受抗日主张发布《告全省乡镇村街长及退伍士兵书》,明确指出: “我们工作的基本方针,仍然是抗日救国,因为中国国家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如果不立即抗日,国家民族的危亡根本上是无法挽救的。我们这种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始终一贯的,过去是如此,现在还是如此,就是将来也还是如此。只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没铲除,我们的工作方针是一天不变的。” 自“九一八”事变兴起、“六一”运动更加澎湃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广西城乡普遍展开。这一时期,哈庸凡失业在家,常与桂林师专的同学交往,读到许多新理论,接受一些新思想。 据其自传手稿记载: “那时,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桂林良丰成立,这个学校聘有好几位进步的教授,如陈望道、马泽民、邓初民、施复亮、夏征农、杨骚诸先生,他们在学校中经常讲授马列主义理论。而这个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我在中学时代的同学,因此我有寄回时常从他们那里读到新奥的文艺理论,并由文艺理论进而读了不少的社会科学书籍。” 饱尝社会苦难之余,加之科学理论学习,使哈庸凡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更加痛彻。 不久,哈庸凡经人介绍担任桂林日报通讯员兼校对,并受邀开辟“本报特写”专栏,采写桂林风土人情。这一时期,他的文学创作活动频繁。据其自传手稿回忆: “这个桂林民国日报(按:应为桂林日报。下同)原来是由国民党桂林县党部派来的周振纲主持,1936年下半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取得了这个报纸,由师专校长郭任吾兼任社长。当时该报有一个记者陆树瑶跟我很好,经过他的介绍,我到桂林民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