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纪要.pdf
第四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纪要
发布者:林宇 发布时间:2008-10-28 9:40:55 阅读:914次
2003年12月23日上午9点,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在校学术活动中心二楼学术报告
厅举办“第四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与会的有来自台湾、日本、新疆、陕西各个高校和科研机
构的近百名学者以及校内外的博、硕研究生,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本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荣新江教授,讲座
的题目是《粟特与突厥――粟特石棺图像的新印证》。讲座由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周伟洲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校长赵世超到会,并向荣新江教授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证书。
荣教授的讲座分为四部分
一,粟特聚落首领墓葬及其石棺图像的发现:
主要介绍了粟特聚落首领的墓葬及已经确知属于粟特系统的七套石棺床图像:(1)安阳(2)
Miho美术馆(3)益都 (4)安伽 (5)虞弘 (6)天水 (7)史君墓。这些在国内出土的墓葬
及其图像资料从时间上看基本是都在北朝末到唐朝初年的范围内。从地域上来讲,分别出自甘肃、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与粟特人在北朝末年至唐初的迁徙路线大致相合。这些石棺上所镌刻
的图像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大多数具有明显的粟特美术特征,而且具有浓重的袄教色彩。而
这些石棺的主人,有的是粟特聚落首领,即萨保;有的是则管理粟特聚落的官员。
二,粟特石棺图像所见粟特与突厥的关系:
这是荣教授此次讲座重点要探讨的问题。荣教授认为以前的有关粟特与突厥的关系研究皆是
从突厥的角度考虑,现今国内已出土的、在内地刻画完成的粟特人的图像资料是粟特人的艺术语
言,而在这些图像资料中突厥人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它可以重新认识粟特与突厥的关系,为
我们过去通过文献资料所知的粟特与突厥的关系提供了佐证,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有所补充。比如,
突厥是在何种程度上且在什么方面影响粟特人的丧葬的,在文献资料中反映的不太明显,但是在
图像资料上却表现的非常清楚。还有就是从记载政治史的正史中所没有反映出来的粟特人的宴饮、
狩猎等图像资料,也可以看出粟特人的文化心理、生活习俗等。在这一部分中,荣教授从六个方
面论述和说明粟特石棺图像中有关突厥人的形象:(1)设盟与继承仪式 (2)粟特首领访问突厥
部落 (3)共同宴饮 (4)共同狩猎 (5)共组商队,出外经营 (6)突厥参加粟特婚礼 (7)
单独描绘突厥人
突厥人不仅是国内发现的粟特人图像资料上的重要内容,而且在粟特本土发现的图像资料上也有
所反映。
三,粟特本土图像上的突厥形象:
在这一部分中荣教授以康国首都撒马尔罕废墟遗扯上的壁画及粟特其 他地区如片吉肯特
(Panjikent)和瓦拉赫沙(Varakhsha)的壁画为例,说明在这些壁画上也多次出现突厥人的形象。
分析了这些壁画后荣教授特别指出,目前所见粟特本土壁画上的突厥图像的年代比在中国范
围内发现的粟特石棺图像资料年代要晚,但两者之间仍然有着某种联系。在国内出土的图像资料
与粟特本土发现的图像资料有着共同的主题,因此荣教授认为它们应该有着共同的来源,即源自
突厥开始成为粟特宗主国的时候。
通过分析粟特本土的一些图像资料,更清晰地表明了粟特与突厥之间关系的密切,并进一步
验证了文献中的有关记载。这种密切关系的形成,荣教授认为除了粟特曾经属于突厥的势力范围
之内这种政治上的原因外,可能也和突厥、粟特人在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性上有某种共通之处相关
(如勇武好斗、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方式)有关。
四,粟特石棺图像形成的背景
位于中亚地区的粟特民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和融会东西方各种文化的民族,因此发现的石棺图
像直接地反映出来他们汇聚多种文化的这一特点。他们不仅把西亚、中亚文化带到东方,带到中
国,也把北方和南方的文化表现在他们的石棺图像上。
荣教授综合分析了粟特石棺图像,总结出这些图像主要反映出以下三种文化特征:一是粟特本民
族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方面,如崇拜袄神、宴饮乐舞等,这是粟特民族传统中根深蒂
固的基本因子,即使进入中国,也会深藏于潜意识是而难以发生改变。二是中国的中原华夏文化,
主要反映在一些文物制度方面,如墓室建筑形制、车乘、房屋等,已经发现的七套石棺床基本上
都在中原文化区域内,安伽墓、史君墓更是位于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带,因此当时的粟特聚落中应
当也有建有许多汉式建筑,就像石棺图像中反映的那样;还有车乘,有的也是采用汉地的车子。
三是北方游牧族突厥的文化,如骑马、狩猎等场景。
分析了这些文化特征之后,荣教授也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何这些在国内发现、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