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第3讲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美学第3讲精选

一、先秦:儒道两大美学传统的形成 (一)儒家美学 1、哲学基础:仁 含义:博爱 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言的。 “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善统一,强调美的社会功利性。 孔子(前551-前479):尽善尽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二)道家美学 1、哲学基础:道 (1)状态:无形、无限,超越时空,不可言说 (2)地位:是世界的本源 (3)实质:自然 (4)就宇宙万物和个体生命而言的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法自然” 庄子:“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超功利性的,美的本质是道。 庄子(前335-前275) (1)美的根源是道。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庄子·田子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2)美是超功利性的,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由。 A、自由:“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山木》) B、达到自由的途径: 心斋:空静的心胸。 “虚者,心斋”(《庄子·人间世》) 坐忘:抛开一切是非得失杂念。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C、审美境界:辛庆削木为鐻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自觉的时代 刘勰(约465-约532) 著作《文心雕龙》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原道》 1、从自然美看: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奇,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2、从人的艺术创造看: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三、唐宋美学:与艺术实践结合紧密 画论 (一)唐·张彦远(815-875) 《历代名画记》 “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霞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历代名画记》卷二) 绘画的生命在于“得意”,而不在“形似”。 意:道,自然变化之规律。 强调绘画艺术中美的本质在“道”,绘画要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不能单求形似,内容与形式要统一。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