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溢洪道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电站溢洪道缺陷处理方案剖析

目录 1、工程概述 1 1.1概述 1 1.2、处理部位及工程量 1 1.3、编制依据 1 2、施工布置 2 2.1施工组织 2 2.2施工平面布置 2 2.3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 3 2.4临建设施 4 3、混凝土缺陷施工方案 5 3.1溢洪面裂缝化学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5 3.1.1、化学灌浆主材的特性 5 3.1.2、工艺流程 6 3.2、溢流面结构缝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11 3.2.1、 结构缝处理主材 11 3.2.2、结构缝施工工艺 11 3.3、总体目标控制 15 4、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5 4.1、保证安全施工措施 15 4.2、保证文明施工措施 20 5、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1 6、 环境保护措施 22 1、工程概述 1.1、概述 水电站工程位于乌江上游南源三岔河的下游,水库正常蓄水位1086米,最大坝高129.5 米,总库容5.3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22亿立方米,左岸溢洪道由引水明渠、控制段、泄槽段和消能段组成,总长约600米。溢流堰顶高程1068米,共设三孔11.5×18米弧型闸门进行控制,泄槽最大流速每秒34米,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电站于2003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12年。受泄洪影响,目前发现泄洪槽结构缝填充物被淘刷,局部结构缝表面混凝土被破坏;同时在底板发现部分裂缝,主要成横向分布。为了确保溢洪道泄洪安全,需对泄洪槽内破坏的结构缝和严重的裂缝进行处理,确保满足泄洪槽运行安全。 1.2、处理部位及工程量 序号 部位 处理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泄洪槽底板 结构缝 m 600 预估量 2 裂缝 m 400 预估量 3 泄洪槽边墙 结构缝 m 200 预估量 说明:工程量为预估量,具体工程量由业主确定部位后确定。 1.3、编制依据 1、业主现场指令; 2、现行规范、标准; (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2002)。 (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8)《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SDJ65-82)。 (1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范》(DL/T5123-2000)。 (1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4)《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0-98)。 (15)《混凝土坝灌浆、补强加固规程》(SL230-98)。 (16)《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DL/T5193—2004)。 (17)根据施工需要需要选用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技术要求及强制性条文等。 2、施工布置 2.1、施工组织 我公司拟在贵部组织项目部,项目部由从公司抽调的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现场管理、质量监督、安全管道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选派年富力强的项目部经理,全权负责现场各方面的工作。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有类似工程经验的优秀专业施工队组成作业层。在整个工程实施中按项目法施工,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现场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资金收付。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为该项目配备足够的适合要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作为搞好现场施工的重要保证,使每个参加施工的职工充满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出其最大的积极性。另外设咨询专家和技术顾问组对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 2.2、施工布置原则 为使本工程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对施工布置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布置,具体布置原则为: 1、合理利用施工场地,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施工工区生活区,布置紧凑一些,减少占地用量。 2、临时工程尽量与永久工程相结合,施工道路结合永久道路修建。施工辅助设施以集中布置为主,分散为辅,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有利于施工和减少周转环节为原则,尽量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工程确保施工、防火、防洪安全。临时设施布置符合防火要求,危险品仓库布置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